幼儿培育署将检讨对幼教中心的监管条例,教管孩童不当或失职的业者,可能会面对更高的罚款。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星期一(9月18日)回答众多议员有关近来幼教教师涉虐童案的口头询问时,透露幼培署的计划。
上个月28日,馨乐园(Kinderland)兀兰坊分院和蔡厝港金光坊分院先后传出教师粗暴对待学生事件,包括压头灌水、手掐脸颊等,引发舆论和众多家长关注。涉案的33岁女教师林敏(译音)和48岁女教师皆被警方逮捕,其中林敏在8月30日被控上法庭,案件展期过堂。
馨乐园兀兰坊后来接到警告并被开罚5000元,营业执照的有效期缩短至六个月,分院的学前教育认证框架(SPARK)资格也被撤销。
在现有幼教中心法令和行为守则下,违规的中心业者除了接到警告、或被强制接受再培训,业者面对的惩罚可以是最高5000元的行政罚款、或营业执照有效期缩短或被吊销。
孙雪玲说,对幼教中心来说,只能营业半年属重惩,这会大大影响家长继续送子女来上课或在隔年报读的决定。
幼培署收到有关馨乐园兀兰坊的录像举报后,虽然隔日即刻展开调查,但涉案教师没有尽早被令停职,幼培署承认失误并表歉意。
孙雪玲说:“我们从最近的事件中汲取教训,强化制度,防止幼童教管不善的事件发生。”
有鉴于事件的严重性,幼培署将加强调查机制和程序,密切监督案件的进展,同时强化监管框架,检讨是否须提高对违规业者的惩戒,如提高罚款。
幼教中心教管不当情况一直维持低水平
近年来,幼教中心教管不当的情况,一直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每年每10万名入学孩童中,平均发生10起经证实的看护失职事件。我国现有约1900所幼教中心,及2万4000名幼教教师。
幼培署每年平均会突击检查幼儿园一次,观察师生的互动和课堂管理。如果某家幼教中心接到的反馈多或曾发生过事故,突击检查次数会更频繁。
通报机制方面,幼培署规定中心须自设内部举报机制,除了向业者举报,教职员若遇到疑似虐童行径,也可通过热线或电邮,向幼培署直接通报。
孙雪玲强调,与其制定更多条规法令,或更快安装更多电眼,不如多管齐下,加强业者、幼教中心、教师和家长的认知和意识。
“最近接连发生的儿童教管不善事件,并不能反映幼教界和幼教工作者的现状。”她补充说:“我们不应该让少数人的错误行为,抹杀所有人的努力。”
幼教教师精神状况引关注
一些议员也关心幼教教师的精神状况。孙雪玲指出,教师经过幼培署审核才派到不同的幼教中心,若曾涉及孩童罪行、或曾被禁止从事学前教育领域,都不会获批准。
至于有精神疾病史的人,则必须获医生证明适合从事幼童相关工作。
培训方面,幼培署将与国立幼教学院和其他培训机构合作,扩大并提升教师有效教管孩童的技能,更明确地说明不恰当或不可行的教管方式,以加强所有幼教工作者对保障孩童安全职责的认识。
此外,幼培署将继续改善幼教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包括在明年继续调高薪酬、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晋升、检讨是否推广“请勿联络”的休假安排、加强对教师身心健康和职场安全的照顾等。
多名议员也针对8月间爆出的巨额洗钱案提出询问。同是内政部政务部长的孙雪玲回答说,由于提问涉及多个部门,内政部与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将在10月份国会上,在部长声明中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