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成本、建设费用和化学品价格过去六年来各激增超过三成,另外维修费用也上涨近两成,大幅推高我国水利设施的营运成本。其中,大士供水回收厂造价超过30亿元,这项工程已完成约三分之一,预计2026年投入运作。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三(9月20日)出席活动时提到,水利设施的营运成本自2017年,即我国上一次调整水价以来,上涨了约30%至35%。
公用事业局星期四(21日)邀请媒体参观大士供水回收厂,并提供数据说,营运成本上升,主要是因为能源、建设、化学品和维修费用在过去六年来大幅度增加。能源成本增加37%、建设费用35%、化学品33%,维修费则上涨18%。

以建设费为例,高度都市化加剧了建造新设施的难度。例如,为减少土地使用,部分设施必须建在地下;为避免影响交通运行和公用设备运作,公用局须采取侵扰性较低的施工方式,进而推高工程成本。
例如,2017年,铺设一公里的管道需要约1000万元。如今因为选用的是顶管(pipe jacking)施工方式,每公里的铺设费用增至1700万元,增幅达70%。顶管是一种不必开凿地面的施工方式,能减少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
正在兴建中的深隧道阴沟系统第二阶段工程,建设费就比2008年落成的第一阶段工程高出近一倍,从34亿元增至65亿元。
公用局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这65亿元中,超过一半是建设大士供水回收厂的费用,回收厂造价将超过30亿元。
大士供水回收厂是深隧道阴沟系统第二阶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处理家用和工业污水,并把部分净化后的污水进一步加工制成新生水。回收厂与国家环境局属下的集成废物管理设施建于一处,形成本地首个污水和垃圾综合处理设施Tuas Nexus。
针对上涨的成本,公用局说:“公用局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像是在设计和建造大士供水回收厂时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成本,以确保公用局能以可持续的方式为我国供水。”
大士供水回收厂采纳的独特排污口设计,就让公用局省下超过6亿5000万元的建造费,相等于现有总建造费30亿元的两成左右。
一般上,供水回收厂都建有数公里长的管道,以便把处理过的废水排入水流较为湍急的外海。大士供水回收厂因选用了沉浸式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membrane bioreactor)来提高废水品质,所以无须铺设管道,可直接把废水排入靠近岸边的水域。
在节能方面,大士供水回收厂把污水中的污泥与集成废物管理设施的厨余混合在一起后,经厌氧微生物消化,可产生大量能用来发电的沼气。Tuas Nexus因此不仅能在电供方面自给自足,还能把多余的电力输送回全国电网。
为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大士供水回收厂也将以生物方式取代化学方式,以去除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异味。
本地目前每天的用水量约为4.4亿加仑,相当于800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的储水量,预计到了2065年用水需求会增加近一倍。由于取自蓄水池和进口水的供应不能任意增加,因此我国未来会更依赖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来满足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