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情绪、语言和社交能力发展的过程中,玩偶可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态度,也能带给孩子很大的安全感,成为孩子的情感依赖。通过简单的一张纸就能制作出有趣的玩偶,在帮助幼儿语言学习的同时,也促进社交情感的发展。
布偶剧团“五根手指计划”创始人谢坤良(27岁)指出,四岁至六岁的孩童正处于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高速发展期,纸偶可以成为孩子表达情感的媒介,降低孩童的羞涩感,孩子能通过玩偶去大胆地表达感受。
他说:“纸的可塑性很强,在家长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可以利用随手可得的纸张,制作各种人物来创造故事情节和对话。如果在对话中家长和孩子遇到不熟悉的华文词汇,这也可以成为两者一起学习的良好机会。”
他也说,纸偶同样能成为学前教师很好的教学工具,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活动。纸偶也具有多功能性,可以用于各种学科和主题,也适用于语言学习、艺术、社交情感学习等。
“教师可以在课室里通过纸偶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不善于通过言语诉说想法的幼儿,纸偶成了非常好的媒介让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我,让教师有了多一种方式去了解孩子。”
儿童心理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谢坤良于2015年创立“五根手指计划”,希望通过布偶制作和表演,为儿童创建想象空间,同时增进他们对华文和文化的欣赏。
团队成员来自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幼儿教学和互动经验。团队曾主讲过数场布偶教学工作坊和布偶表演,其中包括在幼儿培育署举办的幼儿教育研讨会上为学前教师进行布偶教学工作坊,分享如何通过布偶教学激发孩子的母语学习兴趣,以及在新加坡书展和公共图书馆里进行布偶剧场演出和亲子布偶制作工作坊等。
下个月7日,学前儿童刊物《小小拇指》将邀请“五根手指计划”主持两场分别针对学前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工作坊。
名为《“纸”想说故事》的工作坊,将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创新教学的多种可能性,“五根手指计划”将在工作坊上分享如何利用纸偶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提升孩童的参与度和开启想象力,通过纸偶创造出不同的故事情节以及说故事的方式。
面向家长的《“纸”想做只偶》工作坊中,团队将和家长分享如何运用普通纸张(报纸、白纸、彩色纸等)制作出趣味纸偶,并用纸偶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从中不仅家长收获与孩子的沟通技巧,还能了解如何利用纸偶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并促进孩子社交与情绪领域的发展。
两场工作坊均免费,但名额有限。有意参加的家长和学前教师,可通过工作坊网址或扫描QR码报名,截止日期是10月1日。
《小小拇指》是新报业媒体属下的学生刊物之一,面向幼稚园学生。这份刊物获得李光耀双语基金支持,免费分发给3万多名幼稚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
日期:10月7日(星期六)
地点:SPH Media 礼堂,1000 Toa Payoh North, Level 1, S318994
“纸”想说故事(学前教师工作坊)
时间:上午10时30分 - 12时
报名网址:event.sph.com.sg/teachers-workshop-2023
“纸”想做只偶(家长工作坊)
时间:下午2时至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