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400人参与第二届新加坡气候集会

本届气候集会有三大诉求:呼吁政府加速绿色转型、制定更透明的能源转型计划,并设下更有雄心的目标。集会参与者大多身穿象征“事态紧急”的红色上衣。(关俊威摄)
本届气候集会有三大诉求:呼吁政府加速绿色转型、制定更透明的能源转型计划,并设下更有雄心的目标。集会参与者大多身穿象征“事态紧急”的红色上衣。(关俊威摄)

字体大小:

第二届新加坡气候集会星期六(9月23日)在芳林公园演说角落举行,超过1400人到场参与。

这场集会由30名17岁至30岁的青年举办,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包括科研人员、文字工作者和学生。

参与者大多身穿象征“事态紧急”的红色上衣,下午3时起陆续抵达现场。人民行动党议员文礼佳博士(Wan Rizal)和五名工人党议员严燕松、陈立峰、何廷儒、蔡庆威和林志蔚也到场参与活动。

文礼佳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其他行动党员可能因为行程繁忙无法到场,但这不代表他们不支持保育课题。“这不是出席人数多少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身体力行提倡环保。”

共有1400人参与了新加坡气候集会,包括携妻到场的盛港集选区议员林志蔚(右二)。(关俊威摄)

陈立峰认为,主办方为推广保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应该获得肯定。“我不觉得运动分子有负面的含义……推广保育需要多方合作,我认为绿色运动分子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届气候集会有三大诉求:呼吁政府加速绿色转型、制定更透明的能源转型计划,并设下更有雄心的目标,包括加大碳税及规定公司制定减碳目标。

集会也呼吁政府拟定更健全的保育法律,保护和恢复新加坡的生态系统,并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更多资助。

此外,集会希望政府在制定气候行动战略与措施时,可以更广泛地展开公共咨询,包括纳入低收入群体等的意见,同时加强学校的环境教育。

首场气候集会于2019年9月21日举行,当时有超过2000人参与。

2019年9月21日,超过2000人参与首场气候集会。图为当时一名11岁少年上台为气候课题发声。(档案照片)

从事有关打造多元与包容工作的陈乙莹(28岁)是两届集会的主办成员。她说,团队这几年积极扩展网络,与不同组织合作,扩大涵盖的范围,相比上届集会,本届集会更能体现气候与健康、性别和劳工等不同课题的关联。

她说,集会旨在动员更多新加坡人支持气候正义(即确保气候变化不加剧社会不平等,让边缘化群体获得保障),也鼓励人们踊跃参与政治讨论,为保护地球发声。

绿色组织LepakinSG创办人何翔天(台上红衣者)演讲时说,碳密集领域和企业应该扛起保育的责任。(关俊威摄)

绿色组织LepakinSG创办人何翔天演讲时说,他于2017年参加政府举办的碳税公共咨询,原以为政府会设定每公吨温室气体10元的碳税,但政府最终将碳税定在每公吨5元。

他说,10元减至5元看似微不足道,但过去四年的年均碳税收达2亿元,如果碳税定在每公吨10元,碳税收会更高,碳密集领域和企业应该扛起保育的责任。

公众伊姆兰(37岁,农夫)说:“集会让我认识也想为环保尽一分力的朋友,让我找到力量,也希望其他人相信改变是有可能的。”

反对绿色运动的邹子淳(白色上衣)认为:“提高碳税会严重影响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希望绿色组织不要忽视这一点。”(关俊威摄)

邹子淳(38岁,行政人员)则到场反对绿色运动。他认为:“提高碳税会严重影响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希望绿色组织不要忽视这一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