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有一对年幼子女的马欣和(44岁,日间护理中心员工)每周一般会带孩子到经济实惠的餐馆用餐,但过去两年物价高涨,为节省开销,她如今偶尔才会这么做。
听到政府将透过新一轮援助配套,发放额外的定心与援助配套特别现金补助,以及社理会邻里购物券,马欣和非常开心,已开始计划为孩子购买上学用品和为家里添购电器。
正在与前夫办理离婚手续的马欣和,靠每月约2500元的收入维持一家生计。
“额外的邻里购物券对较低收入家庭的帮助挺大的。我和孩子平时对吃方面的要求比较简单,购物券可让我们在小贩中心和咖啡店用餐。”
马欣和目前能应付子女上小学的开销。“但将来他们升学,费用肯定增加。希望政府接下来可考虑为低收入家庭孩子提供更多教育方面的津贴。”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陈恩赐副教授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考虑到通货膨胀未显著减缓,以及近日宣布的水价和公共交通车资上涨,最一轮的生活援助配套,对较低收入者应付眼前生活开销肯定有帮助。
对于政府在物价居高不下、经济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候,推出这轮援助配套,陈恩赐认为,这相当及时。他指出,这比等到明年的财政预算才来宣布,更能协助人们应付眼前需求。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Walter Theseira)说,坊间有些人可能认为,近期所宣布的一些价格调涨,如水价和公交车资,是在政府可控制的范围。
他认为,部分民众或认为生活费上涨,是受到政府政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府或认为有必要推出额外援助措施,以缓解这方面的不满。但他指出,当必要服务的成本上涨,政府调涨收费,但同时给予低收入家庭额外援助的做法,整体上是正确的。
学者:良好工作和收入仍是关键 渐进式薪金和技能培训很重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实践型副教授何伟伦认为,政府不定期按照需求推出这类援助措施,一个好处是可以调控援助额和发放时间,更好地照顾到最有需要的群体。
但何伟伦也说,不能单靠这些补助措施协助低收入家庭应对生活费压力。
“人们最终还是需要有实际的薪金增长,良好的工作和收入仍然很关键。这也就是为什么渐进式薪金模式和技能培训很重要。就业入息补助计划、乐龄补贴计划和费税补助券等政府转移,能给予国人更大信心面对环球不稳定因素和物价上涨等挑战,也有必要时不时提高这些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