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进步、科技发达,但人对情感与关爱的渴望是恒久不变的。未婚先孕少女谱出的哀歌,几乎都与她们的原生家庭脱不了关系,离不开上一辈的情感桎梏。这一期的《实况报道》,记者访问专门援助未婚先孕少女或未成年妈妈的两个社会服务机构,听听未成年妈妈述说或由社会工作者转述的故事。
家是心灵的避风港,爱与关怀是彷徨困惑之心的依靠。然而,许多未婚先孕少女的原生家庭,却是冰冷或不健全的,不少是单亲家庭或父母一方再婚,有的父母坐牢,有的父母长期缺席。
这当中,也不乏生长环境充斥着言语或肢体暴力,或长期面对父母感情不和,或因经济拮据而争执不休。
近年来,社工还观察到较特别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不错的父母忙于各自的事业和个人生活,对子女漠不关心或只满足物质需求,导致这些青少年从其他人身上寻求情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