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有29起涉及10名私人医生的终身健保索赔被裁定为不当索赔,累计索赔额达40万元。不当行为包括为患者提供不必要服务、进行不适当治疗、过度收费,以及把医美手术申报为治疗程序。
卫生部星期二(10月10日)在记者会上宣布,为加强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索赔监管,去年成立赔付管理司(Claims Management Office,简称CMO),以更好地管理医疗成本、避免医疗费不断膨胀,以确保终身健保资金可长期持续。
政府是在2015年11月开始推行终身健保,为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不论年龄或健康状况,都提供基本的住院医疗开支保障。在这之前,卫生部已定期对索赔进行监督审核,这次则是通过管理司开始对不当索赔进行审裁。
赔付管理司目前正审裁另70起案件
通过举报以及数据分析,卫生部从去年10月起,一共审裁了32起案件,其中涉及10名医生的29起案件裁定为不当索赔,其余三起为适当索赔。这些医生都是私人医生,卫生部已对涉案医生发出警告或建议,并已追回部分的不当赔付金。赔付管理司目前正在审裁另70起案件。
卫生部解释,在处理索赔后,被认定可能是不当的索赔将受到进一步审查,以及由终身健保理事会任命的独立小组进行裁决。小组由公共和私立医院专科医生组成,并以双方匿名的方式进行客观裁决。如果发现索赔不当,将要求相关机构和医生纠正,并退还索赔不当部分,也不可向患者追回款项。
在其中一起案件中,医生为肠胃癌患者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报告的外科手术列表上有10个手术项目,但调查显示当中六项手术是重叠的,不应收费和索赔,不当索偿金额超过9万5000元。
在另一起案件中医生则进行不必要的卵泡囊肿(follicular cyst)切除手术,除了不当索偿,也让患者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推出索偿规则供医生和患者参考
除了裁决索赔,赔付管理司也推出索偿规则,向医生建议适当的索赔,并给予患者更好的建议。索偿规则由公立和私立医院专科医生组成的独立工作组撰写,推出后会给予六个月的过渡期。
赔付管理司已在去年8月发布胃肠内窥镜索赔规则,并在今年9月发布耳鼻喉和心脏科的规则,涵盖所有索偿中的三分之一。它下来也将发布针对泌尿科、眼科、普通外科与骨科的规则。医生可以在符合医学的合理情况偏离规则,如果须审裁,应向专家小组提交理由和证据。
医生多次违规将面对重罚或禁止索赔
卫生部也在今年4月1日对不当索赔的医生落实新执法框架,涉及多起不正当索赔的医生可能面对更严重的惩罚。初犯者可能面对初步警告和加强监督;重犯者除了被警告外,也必须接受强制培训。
针对多次违规的医生,卫生部可能会暂停或剥夺他们向终身健保、保健储蓄和私人综合健保计划索赔的权利,相关的惩罚也会在卫生部网站上通报。另外,违反纪律标准或是涉嫌诈骗的医生,还可能转交给新加坡医药理事会或警方调查。
为鼓励合理索赔,卫生部会在医疗人员门户网站提供相关资讯,包括索偿规则详情,以及不正当索赔的匿名案例分析。卫生部也会教育患者,让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治疗作出明智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