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培育署已完成幼教教师培训课程的检讨,将在课程管理和保育管理上,通过实例分享、角色扮演、视频分享与了解感知情绪,强化幼教教师培训。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星期二(10月17日)参加由国立幼儿培育教育学院举办的幼教老师培训课程,她说,“幼儿培育署已经完成幼教教师培训课程的检讨,我们将在今年年底之前,把这些检讨的内容提供给不同的课程培训服务方。”

孙雪玲:教师未必有恶意 但对待孩子方式或不适合现今与本地  

孙雪玲指出,有些幼教教师可能带着自己成长过程的经验,或文化差异教育孩子,不一定有不好的意图,但这些对待孩子的方式,可能在现今社会或新加坡社会是不合适的。

幼儿培育署接下来会强化培训,希望幼教教师面对较困难的课堂情况或孩子的行为时,懂得如何处理与调整情绪,确保儿童安全。

国立幼儿培育教育学院与幼儿培育署是培训伙伴关系,对于更新版的培训内容,国立幼儿培育教育学院高级讲师林安琪博士透露,“会采用真实例子、角色扮演和视频分享,让教师可以了解更多在课堂上会实际发生的情况。”

延伸阅读

幼培署五管齐下 为孩童打造保护网
幼培署五管齐下 为孩童打造保护网
国会观察:保护儿童不缺政策缺什么?
国会观察:保护儿童不缺政策缺什么?

让教师了解自己情绪怎么波动 如何感知个人极限

培训内容包含万一遇到问题,教师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或是在面对较难处理的行为问题时,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情绪会有什么样的波动,可以怎样感知自己的极限。

在幼儿教育领域有超过20年经验的林安琪博士举例,如果到了极限,教师可以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让自己缓和下来,也可以请另一名老师看顾孩子,让自己暂时离开,去深呼吸或喘口气,让激动情绪平和下来再回去,这样可以帮助老师与孩子建立比较正面的互动关系。

孙雪玲参与了在国立幼儿培育教育学院(NIEC)进行的两门培训课程。第一门课程是如何跟婴儿有高质量的互动、教师的行为举止,以及在常规护理,比如为婴儿洗澡、喂食和换尿布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婴儿安全。

第二门培训课程是学院通过设计不同场景,测试教育工作者或教师在面对一些较难处理的情况时,即当教师感到不知所措,或目睹不恰当的做法时,该怎么处理问题,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认识。

学员分成小组,讨论和陈述想法与应对行动。

上课时每人都有机会体验照顾婴儿

26岁的王嘉贤正在修读幼儿保育与教育文凭专业课程,是教学培训的学员,参加了第一门课程。他原本从事生物科技行业,如今下定决心投身幼儿教育领域。

王嘉贤说,他在一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热衷于教学,热衷于跟孩子们分享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幼儿教育文凭课程可获全额资助,他之前还读过一些关于优秀男教师的新闻报道,这也增强了他加入幼儿教育领域的信心。

王嘉贤表明,课程除了有导师示范之外,每个人在上课时,都有机会体验如何照顾婴儿。他说:“这实在不容易,抱婴儿要有一定的技巧,我们要确保孩子安全,孩子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最近发生了幼儿园教师行为不当的事件,王嘉贤认可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性,仍决心加入幼儿教育领域。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王嘉贤说,他也会继续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前景,了解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