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科学与科技奖章得主郭锦彪被问及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时说:“我认为,这些技术对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更为重要。我们有根本性的人力限制,必须通过好的机器和智能工具来弥补短板。”

他指出,我国必须明智地投资于高计算基础设施,并在前沿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方面发展强大的竞争力。

服务国防部40多年 郭锦彪参与开发本地首颗人造卫星X-SAT

在国防部服务的40多年里,郭锦彪一直是众多举措背后的推动力量。例如,他带头进行国防研究与开发,促进基本战略能力的提高,加强我国与国际组织间的合作,将国防能力推向新高度。

他在2016年至2021年间担任首席国防科学家,深刻影响了本地研究、创新和企业的生态系统;在发展本地的科技能力,尤其在空间技术、量子工程、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作为本土开发的首颗人造卫星X-SAT的参与者,郭锦彪说:“资媒局今年已宣布与两家网络运营商合作,部署全国性的量子安全网络,帮助企业保护其关键数据和信息。我很高兴看到这些计划已获得初步成果。”

延伸阅读

两人四团队获颁国防科技奖
两人四团队获颁国防科技奖
研发助提升国力 两科研员四团队荣获国防科技奖
研发助提升国力 两科研员四团队荣获国防科技奖

对有志从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后辈,郭锦彪既有担忧也有期许。“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除了气候变化和全球疫情,由于大国角逐,我们也面临着未来世界秩序的不确定性。科学技术是缓解这些挑战的助推器,要把握机会,争取有所作为。”

王瑞杰:要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到本地并建立网络

总统科学与科技奖颁奖典礼星期五(10月20日)在总统府举行,郭锦彪从尚达曼总统手中接过总统科学与科技奖章。

总统科学与科技奖是本地科研界最高荣誉,分为总统科学与科技奖章、总统科学奖和总统科技奖三类,由学术界和行业专家遴选得主。

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也出席颁奖仪式,并为三名获得青年科学家奖的科研工作者颁奖。

他们分别是专精于材料中量子行为研究的常国庆博士、运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膜蛋白的陈永谘博士,以及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和人机互动的波利亚(Soujanya Poria)博士。

王瑞杰在致辞时指出,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需要双管齐下。“我们不仅要尽最大努力鼓励年轻人从事相关领域工作,还要吸引国际顶尖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到本地来,建立全球专家网络。”

从自然界获取材料实现快速散热 仇成伟与团队研究寻突破  

另一位从尚达曼总统手中接获殊荣的是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仇成伟副教授,他凭借在热输运和热辐射新物理机制研究上的突破斩获总统科学奖。

仇成伟和他的团队的科研成果提供了一种通过热学耦合和拓扑架构快速实现热耗散的全新路径图,而且其中用到的基础材料还是自然界里可以大量获取的普通热导材料。

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仇成伟副教授凭借在热输运和热辐射新物理机制研究上的突破斩获总统科学奖。(关俊威摄)
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仇成伟副教授凭借在热输运和热辐射新物理机制研究上的突破斩获总统科学奖。(关俊威摄)

仇成伟受访时说:“虽然这个奖项颁给了我个人,但它更是对整个团队过去十几年来持续付出的巨大肯定。”

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广泛,可满足各种不同行业产品的散热需求。他说:“如今个人电子消费品、商用电子器件,乃至航天航空工业,都越来越依赖高度集成的电路和计算芯片。巨大的计算需求导致产热迅速飙升,需要更高效的散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