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每年都有数十亿公吨的货物,通过海陆空交通工具运往世界各地。但货运过程消耗了大量能源,也产生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是许多发达国家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而且这一占比还在不断增长。

如果不对这个行业的碳排放加以管理,地球的气候就会受到难以逆转的破坏,而管理碳排放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它从何而来。不过,对于很多业者来说,要弄清楚到底排放了多少碳,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物流业者了解企业营运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的逐步转型,共和理工学院和新加坡物流业协会于2023年9月,联手推出本地首个碳管理培训课程(GO Carbon Management Programme,简称goCMP)。

课程将向物流业从业人员介绍《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下的碳排放分类、测量与统计方式,并且讨论减碳策略。共和理工学院供应链管理创新中心主任郭鸿凯受访时说,学员的作业包括统计企业的“范围一”和“范围二”碳排放,以及提呈阐述如何削减机构碳排放量的报告。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将碳排放分为三个范围。范围一指的是企业生产的直接排放、范围二是企业购买能源的排放,范围三则是雇员出差等活动造成的间接排放。

延伸阅读

许宝琨:新加坡供应链管理应纳入可持续性发展
许宝琨:新加坡供应链管理应纳入可持续性发展
新邮政和Lazada联手推出 自助投递箱实时追踪包裹促节能更高效
新邮政和Lazada联手推出 自助投递箱实时追踪包裹促节能更高效

为加速转型 物流企业首先须掌握计算碳排放能力

郭鸿凯指出,净零排放这个话题对于许多物流企业来说仍然很新鲜。“为了加速转型,这些公司首先必须掌握计算碳排放的能力,并了解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哪些活动,最后才是落实缓解策略。”

本地物流业者DAP是参加课程预览工作坊的40家公司之一。DAP经理黄惠意告诉《联合早报》,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服务提供商,需将绿色实践融入日常运营与服务,并且向客户报告,作为后者可持续发展合规要求的一部分。

她说:“公司的管理层致力于制定和落实企业永续发展战略,包括减少碳足迹和通过绿色转型来努力抓住新的商机。不过,我们一开始对于永续发展覆盖的深度完全一无所知,不知要从何下手,工作坊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如何迈出第一步。”

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制造、运输与物流署署长余勇增指出,物流业者以及具备供应链功能的企业,在面对全球减碳“增绿”的压力下,须建立碳管理、永续发展报告与合规、绿色供应链管理和永续解决方案等新的能力。

他说:“劳发局推出的永续发展转业计划支持企业重新设计工作,以及支援员工培训,帮助他们接下这些新设立的‘绿色’岗位。”

郭鸿凯透露,共和理工学院接下来,也酝酿为农业科技、银行与酒店业推出碳管理课程。他说:“在帮助新加坡2050年达到净零温室气体排放一事上,我们都可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