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年长行人的交通事故连续两年上升,有国会议员建议以年长行人为优先,重新思考道路的设计、在医院附近增设乐龄安全区,以及在更多人行天桥设电梯等,来保障乐龄人士的出行安全。

根据交通警察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有103起涉及年长行人的车祸,去年同期上升到120起,今年首六个月则有145起;涉及年长行人的致命车祸则从2021年上半年的五人,增加到去年同期的九人,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17人。过去两年,在这类车祸中,乱过马路一直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在文庆地铁站外,一名妇女不顾来往的车辆,横穿马路。(吴先邦摄)
在文庆地铁站外,一名妇女不顾来往的车辆,横穿马路。(吴先邦摄)

区内有不少年长居民的拉丁马士区议员杨益财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当局可以优先考量年长行人的需求,重新思考道路的设计,包括建设更多乐龄安全区,在更多人行天桥增设电梯,以及增加行人绿灯通行的频率。另外,随着新加坡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须重新想一想,怎样在照顾开车人士的便利和确保年长行人的安全之间作出权衡。”

武吉巴督区也有许多年长居民,该区议员穆仁理透露,有年长者向他反映,医院等设施是他们较常去的地方,如果可以在这些设施附近设立乐龄安全区,将让他们的出行更加安全。

“有些年长者会乱过马路,是因为路口与交通灯的距离太远。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道路的设计,以鼓励年长行人安全地过马路。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公路安全人人有责,年长行人自己也应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延伸阅读

“贪方便”“能判断车速” 乱过马路以年长者居多
“贪方便”“能判断车速” 乱过马路以年长者居多
涉年长行人车祸增加 逾三成源自乱过马路
涉年长行人车祸增加 逾三成源自乱过马路
在大巴窑4巷第60座组屋附近,一名手持拐杖的年长妇女,在没有交通灯管制的T字路口过马路。(李天錡摄)
在大巴窑4巷第60座组屋附近,一名手持拐杖的年长妇女,在没有交通灯管制的T字路口过马路。(李天錡摄)

设置斑马形立牌等方式加强安全教育

交通警察答复询问时透露,交警与新加坡公路安全理事会、陆路交通管理局在10月推出斑马形立牌(Zebra Standee),安装在经常有行人乱过马路的地点,提醒公众不要随意穿越马路。交警本月也在女皇镇举办了一场公路安全演唱会,教导年长者公路安全知识,接下来也将举办公路安全讲座。

陆交局则指出,截至目前,已经建造31个乐龄安全区,并计划到了2025年完成50个乐龄安全区。另外,已在超过1000个人行道推行“友善绿人计划”(Green Man Plus),让年长者有更充裕的时间过马路,而且计划未来几年在另外1500个人行道上推行这项计划。

到2025年,当局将在五个邻里试行“安行街道”(Friendly Streets)计划,以营造更顺畅和便利的步行及骑行体验。这些安行街道措施将优先考虑行人需求,包括延长交通灯“绿人”的时间、缩短行人等候“绿人”的间隔时间,以及扩建人行道和脚踏车道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