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国家的短期和长期需求,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为长远设想虽然比专注于短期艰难,却是值得的。
为长远考虑而不只是着眼下届大选
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星期五(10月27日)晚上在慧眼中国环球论坛晚宴的炉边对话中说,作为曾在建国总理李光耀身边工作的人,他认为李光耀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为长远考虑,而不只是着眼下届大选。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让王瑞杰在冠病疫情期间,可以向当时的哈莉玛总统要求动用第二把钥匙,从国库取钱渡过疫情难关, “我应该是全球唯一无须因疫情而借一分钱的财政部长”。
王瑞杰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掌声,他随即澄清自己没有任何功劳。“我得说掌声应属于李光耀先生、吴庆瑞博士和支持他的建国一代,让我们在经济增长十分良好的时期,累积了一笔储备金。”
王瑞杰说,政府当时也采取了一个关键策略,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取钱成立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使新加坡在全球市场上扬的那段时间大大受益。
GIC始于1981年,为的是区分中央银行和基金管理的角色。当时金管局因经济向好而出现盈余,因此可以将不需要用到的资金放到GIC,由GIC管理。李显龙总理此前说,GIC可以采取长远的规划和承受更多风险,因此也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王瑞杰坦言,如果今时今日才开始,我国是无法建立这笔储备金的。“每当想到这点,我都会对建国领袖们长远的想法,还有他们不止为了自己,也为世世代代着想的纪律,心生敬佩。”
平衡短期和长期需求是很大挑战
他在当天上午的主旨演讲中也提出,所有国家必须将长期利益置于短期利益和政治考量之上。炉边对话的主持人、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引述这句话问王瑞杰,面对新一代的选民,各国政府要如何权衡长远和短期视角,而新加坡又会如何处理这个课题?
王瑞杰回应说,平衡短期和长期需求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人们总是更容易专注于短期。要说服人民这符合长期利益,很重要的一点是几年后就得交出成果。“你不能说我要在15年或20年后实现这个目标,因为有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和痛点是我们须要应对的。”
例如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为应对生活费不断上涨的问题出台定心与援助配套。
长远来看,政府也建立了保障长期项目的机制,包括在宪法中规定每届政府的财政预算必须达到平衡,不能出现赤字。
王瑞杰说,政府必须向人民说明他们一直在做让新加坡取得现有成就的长期工作。“同时,我们必须避免讨好人民但会导致长期代价的民粹政策。”
新加坡聚集亚细安国家团结发声产生更大影响
现场有人提问,新加坡如何阻止亚洲爆发战争,王瑞杰直言这“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
不过,他提出,新加坡作为“舢舨”,或许能告知“大型航空母舰”,它们的行为正严重影响我们和周围的经济,并行驶在危险地带。
王瑞杰说,新加坡能做的是聚集亚细安国家,如果亚细安十国团结发声,就能被听见并产生更大的影响。
新加坡也积极参与小国论坛,而联合国超过一半的国家是人口少于1000万的小国。
王瑞杰说,新加坡虽然无法阻止任何大事发生,但可以影响观点、协助定义小国的长期利益,与此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大国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