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9月间,本地骨痛热症病例共有3,055起,较上一季度(4月至6月)增加53.6%,其中一起为死亡病例。

第二型病毒占三分二 专家:或因群体免疫力减弱

根据国家环境局上周二(10月31日)发布的数据,9月份有67.9%的感染病例由第二型骨痛热症病毒(DenV-2)引起,取代6月至8月病例居多的第一型骨痛热症病毒(DenV-1)。截至9月,今年有三人因感染骨痛热症而死亡。

在新加坡,DenV-1和DenV-2是四种最常见的骨痛热症病毒中的两种。

国大杨潞龄医学院客座教授蒂克(Tikki Pangestu)是骨痛热症专家。他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说,由于上半年DenV-3是主要的病毒株,人们对DenV-2的免疫力可能有所减弱,导致DenV-2病例重新出现。

他补充说,不同病毒株不时会成为主导。“不必太过担忧第二型骨痛热症病毒再次出现。”

延伸阅读

未来数月天气料炎热 或加剧骨痛热症蔓延
未来数月天气料炎热 或加剧骨痛热症蔓延
居民收到免费灭蚊灯传单 环境局:勿扫描QR码
居民收到免费灭蚊灯传单 环境局:勿扫描QR码

根据国家环境局网站的最新数据,今年截至11月4日,骨痛热症病例总数达8437起。上周新增154起骨痛热症病例,比前一周减少37起,活跃区达47个,其中两个是有10起或更多病例的红色高风险区。

活跃区比第二季多36% 未来数周天气潮湿须多防范 

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9月,共有290个骨痛热症活跃区,比上一季度增加约36%。其中219个目前已不再是活跃区。

环境局也在同一时期发现了大约4,500个蚊虫孳生地,比上季减少约15%。

国家环境局指出,虽然过去一个月每周的骨痛热症病例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不下。由于目前的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年底天气将比往年更热,而未来几周的潮湿天气,也可能为蚊子滋生和骨痛热症传播创造条件。民众还须保持警惕,做好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