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环保购物袋捐赠角落鼓励减少使用塑料袋、教导居民将旧衣物改造成托特包等,哥南亚逸区推出化废为宝的环保计划,推动可持续生活。
“废品之光”(Trash to Treasure)计划星期天(12月3日)正式启动,旨在鼓励居民通过升级再造和重新利用原本不再需要的物品,减少浪费。
约100名居民参与星期天早上的两个工作坊,将旧衣物升级改造成托特包,以及利用羊角豆和莲藕等食材,为托特包增添设计。哥南亚逸居民接下来将能参与更多这类升级再造和推动环保的工作坊。
设捐赠托特包角落 避免囤积过多环保袋
邻近超级市场和商店的芽笼峇鲁第68座组屋底层,也设立让居民捐赠托特包的角落,供其他居民使用,以取代塑料袋。这同时能避免个别居民家中囤积过多环保袋,造成更大的浪费。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卫生部第二部长马善高,星期天在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文礼佳博士的陪同下,走访哥南亚逸区了解该区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活,以及照顾弱势群体所做出的努力。
年长居民参与工作坊 从制作手工品获得满足感
文礼佳受访时说,他们希望通过废品之光计划,强化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如果能安排适合不同群体的活动,让年长者和孩童都能参与,更以家庭为中心,这将提供更多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星期天领导工作坊的基层领袖韩璻莲(65岁),每周都在哥南亚逸黄埔南居民联系网开办不同的升级再造工作坊,包括指导居民使用利乐包装制作相框和篮子。
韩璻莲说,她最初是在2019年定期举办工作坊,主要是因为看到有些居民平时清闲无事,特别是年长者。哥南亚逸区约有六成居民超过60岁。
“年长者亲手完成手工品后能获得很大的满足感,甚至会带孙子孙女一起来,拉近祖孙情。”
参与改造衣物工作坊的谢淑云(58岁)为了顾孙提早退休。她说,孙子孙女婴儿时期穿的衣服现在都没有用了,状况良好的可以送人,剩余的她希望制成托特包,赋予它新生命。
“除了当做购物袋,还能拿来装洋葱和蒜等食材,挂在墙上比塑料袋更美观。”
同一天举行的哥南亚逸保健日上,有基层义工和社区伙伴带领居民晨运,也有本地名厨教导烹煮健康料理,以及社区护士义工免费为居民检查血压、血糖和视力。
为协助低收入居民,哥南亚逸区在2021年4月发起“哥南亚逸关怀市场”(Kolam Ayer Cares),每个季度让有需要的居民,挑选自己需要的日用品和食品。比起为所有人派发相同物资,这样可避免提供重复或居民不需要的物品,进而减少浪费。
这些物资由社区和企业伙伴以及其他居民捐赠,目前超过300个居民持续从关怀市场中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