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兼顾学业,一面勤工俭学为父母减轻负担,黄惠恩(23岁)在得到奖学金的一笔住房津贴后,手头才宽裕了一些。

2020年7月,黄惠恩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奖学金后,独自从马来西亚来本地求学。虽然奖学金涵盖了学费,但她仍然坚持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从不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

黄惠恩说,父亲退休后,母亲便成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照顾家里四个孩子。“学会理财、经济独立,都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我觉得到了这个年纪,分担父母的经济压力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自幼懂事独立的黄惠恩从小便帮母亲打理生意,高中时她开始做兼职,还学习了会计课程,就是为了能帮助母亲管理账目,分担母亲的经营压力。

在冠病疫情期间来到新加坡求学,通胀压力下黄惠恩的经济压力也与日俱增。最忙的时候,她曾身兼翻译、写稿、客服助理三份兼职工。

延伸阅读

转换跑道创业 年轻夫妇为儿能省则省
转换跑道创业 年轻夫妇为儿能省则省
杂货店经营半世纪 物价涨邻里情不变
杂货店经营半世纪 物价涨邻里情不变

为了节省开销,她平日几乎没有社交娱乐活动。就读中文系的她,周末出席一些文学活动时,也常因囊中羞涩,无法购买喜欢的书籍。但她仍感激地说,比起其他科系,中文系不用购买课本,已经省下了一笔开支。

目前正在大四实习期的黄惠恩,在校内申请了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她非常感激能有这样一个时间灵活的兼职工作,让她在实习和筹备毕业论文之余,还有机会赚取一些生活费。

她说,有时候学校会有一些有偿的调查问卷,或者派发礼包的活动,积少成多就能省下一部分开销。她还尝试过一份饭分成两顿或者三顿来吃,以节省伙食费。

尽管如此,她仍对生活心存感激。她说,获得的奖学金除了免除学费外,今年还多了一笔1500元的住房津贴,虽然不能涵盖整学期的宿舍费,但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补助了。“我还在学校的象牙塔里,比起社会上的很多人,通胀带来的压力已经小很多了,比如伙食、交通费等等。这些实习和兼职的经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外的知识。”

对于毕业后的生活和就业,黄惠恩虽然也有些迷茫,但她希望能够在经济独立之余,还有余力每月给父母一笔钱补贴家用。

省钱有妙方:

一、一些通识课需要的课本,黄惠恩会通过二手平台购入,在课程结束后再卖出。她也会在二手平台卖掉自己的闲置衣物。

二、购物时货比三家,在超市限时促销时购买物品,并且自备环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