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不满须继续住院,辱骂怀有身孕的医生,并作出露骨言辞和行为,为此被判坐牢两周。受影响医生事后休息半天就回归工作岗位,获同事和其他病患的大力支持。为让各大医疗机构能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卫生部宣布实施预防医护人员遭骚扰和暴力对待框架。
上述事件发生在2019年,当时32岁的心理卫生学院精神科顾问医生林善慧为一名病患看诊,在评估他的病情后要他继续住院观察。
粗暴对待和骚扰或造成职业倦怠和士气低迷
不料,该病患因不能出院而心怀不满,恶言对待林善慧腹中胎儿,也辱骂她并多次向她吐口水。更糟糕的是,这名病患还作出露骨言辞和行为,对林善慧心理造成了显著影响。她说,能理解公众到医院或诊所的压力,但强调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医护人员为了工作经常牺牲睡眠、私人或用餐时间。粗暴对待和骚扰可能造成职业倦怠和士气低迷。”
林善慧在和主管讨论后决定报警,而主管一致支持她的选择,并让她请假休息。林善慧隔天就回到工作岗位,获得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就连其他病患也向我表达关心”。
经过警方介入调查,涉事病患被判坐牢两周。林善慧强调,情况无关病情,多数肇事病患并非心理疾病患者,而是理智清晰、有自主意识的病患。
白沙综合诊疗所见习医生王育杰和团队则遇到一名没有预约的病患,在等候看诊期间大发脾气,不仅辱骂医护人员,还推翻椅子。
王育杰随后自发制作手册,向病患解释预约系统和等候时间等信息。
尽力提供护理治疗 同时打造安全环境
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副首席执行官蔡松钦说,医护人员尽心尽力为病患提供所需护理和治疗,院方也会尽力打造安全的环境,这包括培训课程和同伴支持等措施。
保健服务业雇员联合会(Healthcare Services Employees’ Union,简称HSEU)会长丹娜乐芝米(K Thanaletchimi)说:“联合会希望公共和私人医疗系统会更广泛地实施框架措施,保护每一位医护人员,维护他们的尊严,确保他们获得应有的尊重。我们期待医疗机构实施框架,将观察有关措施的成果,在需要时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