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以往单纯以一纸文凭或靠一技走天涯已不再适用,在技能随时可能过期的时代,打工族要不断自我提升,才能跟上瞬息万变的职场。在迎接2024年到来之际,《联合早报》访问了在职场拼搏多年的上班族,如何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通过各种方式进修和提升技能,将危机变成转机,让自己终身受用。

现年48岁的姚迦隆(Resendos)从事设计与视觉营销相关工作近20年后,在2017年毅然踏上创业之路。他成立的小型工作室kreativ atelje(瑞典语,意指创意工作室)上了轨道后,却碰上冠病疫情,多年心血被迫按下暂停键,他无奈裁退三名员工,一度不晓得何去何从。

拥有多年工作经验,持N水准学历的姚迦隆,很快振作起来,并在朋友的鼓励下,善用技能创前程培训补助(SkillsFuture Credit),在2021年初报读新加坡理工大学的设计策略与创新证书课程。

自言不是读书的料,阔别多年后要重返校园,姚迦隆曾犹豫,“我已经40多岁了,还可以做得到吗?”  

但新工大商业、传播及设计学院副院长林智兴副教授的一席话,坚定了姚迦隆想要进修的信念。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林智兴指有关课程专为他这类处于职场中期的人士量身打造,更说服他了解到学习是双向的,因为教职人员也能向实战经验丰富的他请益。

延伸阅读

文凭至上观念改变中 持续进修培训更受看重
文凭至上观念改变中 持续进修培训更受看重
尚达曼:终身身学习不该成为社会不平等导因
尚达曼:终身身学习不该成为社会不平等导因

半年课程以线上和实体混合方式上课,学员也分组负责不同的项目,如帮本地公司制定扩展策略。除了学习到新知识如体验设计、品牌塑造等,许多概念和术语也可学以致用到日常工作上。

创业前辗转换过不同工作,从橱窗设计到商品摆设陈列,甚至是室内设计,姚迦隆曾在不同的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服务,但学历一度是他的软肋。

他直言:“客户和上司会根据你的技能和能力评分,但有学历认证可帮助你获得更多机会。”

取得新工大证书打开了姚迦隆的眼界,疫情稍缓后,生意也逐渐回流。他目前以个人工作室接案,但转型为客户提供更多附加价值的服务,协助企业策划品牌等。 

48岁的姚迦隆是终身学习典范,他持N水准学历,在疫情期间报读新加坡理工大学设计策略与创新证书课程,目前也在持续进修。(吴先邦摄)
48岁的姚迦隆是终身学习典范,他持N水准学历,在疫情期间报读新加坡理工大学设计策略与创新证书课程,目前也在持续进修。(吴先邦摄)

今年10月公布的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七大要点之一是乐于学习,终身受用。政府近年来加大力度鼓励在职人士和成人学习者,秉承终身学习理念,持续进修和提升技能。同时,提供大量资源如技能创前程培训补助,减轻有意进修或参与各种培训课程者的财务负担。

姚迦隆受惠于这措施。他笑言,因为积极上课,培训补助已用完。他期待明年政府在公布财政预算案时,会带来更多填补培训补助的好消息。 

精深技能发展局的数据显示,有近四成年龄介于30岁至59岁的新加坡人,已使用培训补助。去年三大最受欢迎的课程,依次为饮食、资讯通信科技(ICT)和安保与调查。

体会到持续进修的重要性,姚迦隆在今年上了让成人培训员报读的学习与表现高级证书课程(Advanced Certificate i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简称ACLP)。他希望可以和更多人分享本身的经验,只要给予合适的工具和支援,人才是可以栽培的。

林智兴受询时,乐见姚迦隆的改变,并指每一次成功或挫折,都会为姚迦隆的人生加分,“我鼓励每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

精深局技能大使:改变思维 享受学习过程

精深局技能大使郑晓慧说,不一味追求成绩但愿意终身学习,涉及改变思维和须设下明确目标。这种转变应将个人成长、培养好奇心并促进持续技能发展放在首位。如此一来,不仅利于个人成长,还有助职业发展。

郑晓慧建议,个人应先确认学习动机,不要受外部影响如为了成绩或荣誉。同时持开放态度,探索有兴趣的事项,并视挑战为成长和学习机会。在相信自己有能力不断提高技能和知识后,可从各种管道如书籍、培训业者、教育平台等,找到最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制定可实现的学习目标,符合你兴趣和愿望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定期反思学习经历、里程碑和在哪方面有成长。”

她强调,关键是享受学习过程,并拥抱随之而来的成长与发展机会,“当我们有目标且乐在其中时,我们学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