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手机、上网查找信息、进行线上交易……从今年1月起,公众可通过政府推出的新学习资源,掌握这些基本的数码技能,进而能使用数码应用办理日常事务,提升生活质量。
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星期三(1月10日)在国会参与建设安全且包容数码社会的动议辩论时,宣布推出“数码技能益终身”(Digital Skills for Life)框架,助新加坡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利用网上办事。
框架涵盖五种适用于各种数码应用的数码技能:设置手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在网上查找信息、进行线上沟通、完成线上交易,以及防范网络威胁和保护个人信息。
为制定这个框架,当局除了参考国外例子、听取专家意见,也收集了新加坡人的反馈。过去三年,政府通过数码乐龄计划(Seniors Go Digital),与超过28万名年长者接触,去年更有1万6000人参与了试点计划。
将推出四种语文学习资源
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将根据新框架,与合作伙伴推出四种语文的学习资源,涵盖这五大技能的24个主题。英文版1月于资媒局的“数码益终身”(Digital for Life)官网发布;华文、马来文和淡米尔文版本,会在今年6月底前陆续推出。
数码大使及银发族资信健乐大使(Silver Infocomm Wellness Ambassador)将在今年2月底前,逐步完成相关培训。到时,新加坡人可到全岛37个永久设立的数码转型社区援助站,或超过200个流动服务柜台学习。
陈杰豪:“数码技能益终身”是一项自下而上运动
陈杰豪说:“就如我们学习写字一样,必须从一笔一画开始学,掌握数码技能也必须从基本学起。有了稳固的基础,那么随着数码科技的进步,我们也就更有把握学习新技能,与时并进。”
他也说,“数码技能益终身”是一项自下而上的运动,当局希望更多伙伴和组织加入,群策群力,共同取得成功。
勿洛居民霍肖娟(80岁)定期参加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SG Digital Office)的课程,学习数码技能。在数码大使的指导下,她了解WhatsApp和Healthy365等应用的生物识别安全功能。如今,她还能够通过手机,轻松预约看诊,或更改预约时间。
霍肖娟目前也积极与同龄人分享她学到的数码知识和经验。她说:“我特别喜欢‘数码技能益终身’指南,因为它具有逐步的图片示例,我可以在家里参考。如果遇到困难,我随时可以去我家附近的数码转型社区援助站找数码大使。他们非常乐于帮助和指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