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弱势群体设立、位于后港天德圣庙的第一家邻里法律服务中心,去年协助超过900人。为让更多人得到法律援助,西北社区设立本地第二家社区法律服务中心,已正式启用。

新加坡法律义务办事处 (Pro Bono SG)在西北社区设立第二家社区法律服务中心,办公室在兀兰16通道第547座组屋楼下的慈善团体清一阁(Realm of Tranquility)。

社区法律服务中心与西北区的家庭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和机构等社区合作伙伴合作,旨在为行动不便、无法使用科技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家服务中心星期五(1月19日)由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卫生部第二部长马善高主持揭幕仪式,正式启用。

新加坡法律义务办事处、清一阁,以及正气律师事务所(R. S. Solomon LLC)旗下的正气法律援助基金签署为期三年的谅解备忘录。法律义务办事处将安排两名社区律师、一名中心经理,以及志愿者,在中心提供法律援助。

延伸阅读

落户后港庙宇在集装箱内运作 法律服务中心设邻里方便弱势群体求助
说法识法:面对执法者查问你有何权益?
说法识法:面对执法者查问你有何权益?

法律义务办事处会评估这两家中心的表现,日后有意在中区、西南和东南社区也设立中心,为更多民众服务。

法律义务办事处主席维贾延德兰(Gregory Vijayendran)高级律师致辞时说,法律义务办事处致力于让弱势群体诉诸司法,希望前往中心咨询的每个民众,都能消除对法律问题的恐惧和焦虑。

清一阁前阁长陈丽妹(58岁)受访时说,为居民提供义诊的清一阁在这10年来,不断收到希望有法律咨询的反馈,但因资源有限,一直无法落实。

她说:“清一阁在得知有社区法律服务中心后,便决定无偿提供场地,让中心为这里的居民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义务办事处首家中心 去年帮逾900人处理法律问题

首家社区法律服务中心设于后港5道的天德圣庙,自2023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共协助超过900人处理涉及家庭、财产、心智能力、身体损伤等法律问题。

中心主任蔡承颖(35岁)受访时说,前往后港的中心咨询的多为年长者,大多询问与持久授权书、遗嘱相关的问题。然而,并非每一个面临法律问题的人都会主动前来咨询,有些人因为家庭情况等困难,不敢踏入中心。

她举例说:“家暴受害者可能不敢寻求协助,而我们想在社区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就必须和社区伙伴紧密合作,通过他们建立桥梁,受害者才有信心向我们求助。”

后港的中心也与社区伙伴密切合作,为那些也面临经济挑战、失业、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客户提供援助。

新加坡法律义务办事处、天德圣庙,以及正气法律援助基金也在星期五签署谅解备忘录,正式延长合作长达18个月。

运营中心所需要的资金由正气法律援助基金负责管理。正气律师事务所创办人萧锦耀律师受访时说,一家中心一年的运营费用约在30万至35万元之间。

他说:“很多人以为维持中心不需要多少资金,但我们得聘请有能力的律师,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服务。”

他透露,他们已物色好另外两家中心的地点,但仍需要时间协商,他希望能有更多宗乡团体伸出援手,提供场所设立中心,以减轻租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