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琴(64岁)曾代养的女孩成年后回来探望她。女孩说:“我知道你当时很辛苦。你对我严厉,也是为我好。”这句话让她觉得一切都值了。
她与丈夫在养育亲生子女的同时,近20年先后代养了三个孩子。这些孩子与她非亲非故,但她一样尽心照顾爱护,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王淑琴的无私奉献,获得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颁予杰出义工奖。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星期五(2月2日)举行常年颁奖礼,今年共颁发298个奖项以答谢义工和合作伙伴的贡献,当中包括11份杰出义工奖和191份长期服务义工奖。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终身荣誉教授华素博士(Sushilan Vasoo,83岁),获颁最高荣誉的杰出终身义工奖。
曾经是国会议员的华素坚信各机构紧密协作的重要性。他1976年在宏茂桥开展了社会服务中心的计划,后来这个由YMCA、AWWA和圣公会福利服务联办的中心模式也在其他市镇实行,发展为今日的家庭服务中心。他当时也参与设立本地首个志愿服务局(Volunteer Service Bureau),为推动义工运动奠下基础。
身为宏茂桥集选区的荣誉顾问,华素也在基层提倡活跃乐龄生活,推广由乐龄义工经营的ACES Care支援热线。
对于此次获奖,华素说,这是对他50年社会服务工作的肯定。他希望能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志愿工作,为新加坡建设一个更有爱心、互助的社会。
华素星期五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卫生部第二部长马善高手中接过奖座。
今年定为“欢庆义工年” 推出义工发展指南
马善高致辞时赞扬华素和其他得奖者,为改善社会不懈努力。为了肯定义工们的付出,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把2024年定为“欢庆义工年”。
此外,为了培养更多义工,国家福利理事会推出义工发展指南,向社服机构介绍最佳作业方式,提供有关栽培义工的建议等。发展指南旨在为企业提供统一指标的可持续慈善框架也按计划推进,目前正在进行咨询工作,料今年中推出。
当局推出的种种计划都是为了鼓励更多人加入义工行列,争取更多像华素和王淑琴这样的热心人挺身协助有需要的人。
王淑琴回忆当年的时候说,当她得知寄养计划这个有意义的项目后便加入了。最初代养了一名16岁的少女,直到她18岁。这年龄的孩子处于叛逆期,须花更多时间沟通来拉近距离。
她说:“我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以同样的方式教代养的孩子。一旦决定了代养孩子,我就有责任,不能中途放弃,不能让孩子有再被抛弃的感觉……她有一次在母亲节回来看我,感谢我当年的教导。有她那句话,就够了。”
在照顾这名少女期间,王淑琴也代养了一个婴孩,后来又同时代养两名幼儿。丈夫和一对子女都支持她,并且乐于帮手。
其中一名代养“宝宝”如今已19岁,仍与王淑琴一家同住。这名少女目前修读护理专业文凭课程,星期五晚上陪同王淑琴参加颁奖礼。
另一名代养“宝宝”回到原生家庭后,现在不时会参加王淑琴的家庭聚会。这两名孩子都叫王淑琴“妈咪”。
王淑琴说:“当义工是不求回报的。照顾他们那么多年,也有了感情。他们就如我的孩子一样,带给我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