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生中英文互译比赛今年迎来第50届,筹委会将出版纪念特刊,邀历届杰出得奖者撰文回顾双语学习心路历程,激励年轻人学好双语。
这项赛事创立于1972年,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翻译比赛,不仅见证新加坡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发掘培养了不少顶尖的双语人才。
由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学生报《逗号》和南华中学联办的全国学生中英文互译比赛今年迎来第50届。比赛之外,筹委会还计划出版一本名为《双语精华》的特刊,来纪念这一里程碑。
中教会理事长陈益清说,这本特刊不仅反映过去几十年来双语教育的成果,也将从专家学者、教师和历届得奖者的不同视角出发,激励学生们“重视母语,掌握双语,走向世界”。
不少当年翻译比赛获奖者 已成不同领域精英
在筹备特刊的过程中,筹委会惊喜地发现,历届的获奖名单中有不少熟悉的名字,这些当年精通双语的优秀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活跃在政治、文教、商业等不同领域的精英。
贸工部长颜金勇、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等人都曾在该赛事中斩获奖项。其中沈颖四度获奖,连续三年先后摘得中学组和高中组冠军。
中教会副理事长林季华回顾过往时感慨,这些得奖者参加这项比赛时只有十几岁,他们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而今筹委会在回顾这份名单时,看到历届获奖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的成绩,深刻感受到了学好双语的重要意义,因此希望这些历届得主能分享自己的双语学习历程,以他们的故事启迪新一代的家长和年轻人。
每年约160所初级学院和中小学学生参与比赛
全国学生中英文互译比赛自创办以来,仅在1973年和2020年因故停办两次,是中教会的常年学生活动之一。在1976年时,参赛者扩大至英校第二语文较强的学生,1979年参赛范围扩大至小学。目前每年有约160所初级学院和中小学的学生参与。
中教会秘书长孙莉说,整理出50年来的获奖名单,并试图和得奖者取得联系绝非易事。“我们前后花了大概两年的时间,翻阅报纸、《南洋教育》等历史档案,好在早期都有刊登完整得奖名单。但是名字都是华文的,我们只能借助网络搜索,比对履历和年龄来尝试确认他们的身份。”
有意撰文的历届得奖者,可通过电邮scta1951@gmail.com与中教会秘书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