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脚妇幼医院一项调查显示,逾四成婴幼儿在两岁前就接触含糖饮料或果汁,甚至有些一岁多的孩子每天都会摄入含糖饮料,这容易导致超重、蛀牙等健康问题,并影响孩子未来的饮食偏好。

为助家长培养良好的喂养习惯,减少婴幼儿过早接触含糖饮料、未及时添加辅食以及进食时观看电子屏幕等问题,竹脚妇幼医院和新加坡儿科和儿童健康学院联手,推出首个新加坡婴幼儿喂养指导方针。

指导方针提出多项具体建议

卫生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五(2月23日)在新保集团杜克—国大妇幼保健研究所(SingHealth Duke-NUS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举行的亚太妇幼代谢健康研讨会和促进妇幼代谢健康综合协作平台国际会议上,公布这份指导方针。

普杰立说,这份指导方针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家长和看护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儿童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满足他们的饮食和营养需求。“幼儿时期养成的健康饮食习惯可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甚至伴随我们一生。”

这份指导方针从婴幼儿饮食多样性、进食自主性,以及进食环境和时间等核心方面,提出多项具体建议。例如,避免婴幼儿在两岁前接触含糖饮料或果汁、在六至12个月之间逐步添加各类质地的辅食、根据婴儿的饥饿与饱足感提示调整喂食量、避免在进食时使用电子设备,以及从六个月起逐步停止在夜间喂食等。

延伸阅读

一茶匙还是半茶匙?Siew Dai含糖量各家“头手”看着办
一茶匙还是半茶匙?Siew Dai含糖量各家“头手”看着办

调查:九成看护者认为指导方针有帮助

根据竹脚妇幼医院在2023年10月至今年1月期间,对1073名零至两岁婴幼儿的看护者进行的调查,约42%的看护者不知道有按年龄喂养指导方针,多达90%的看护者认为这样的指导方针有帮助。

领导指导方针制定小组的竹脚妇幼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蔡美娟受访时说,很多看护者对如何正确喂养婴幼儿存在误解,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既然孩子可以吃水果,就也可以喝果汁。“婴幼儿可能只会吃一个小苹果,但一小杯苹果汁可能含有四个苹果的糖分,远远超过他们应摄入的量。”

其他常见误区包括过晚添加辅食,或只添加糊状辅食。蔡美娟指出,如果过晚添加不同种类和质地的辅食,可能导致孩子日后更挑食,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咀嚼功能的发育。

调查也显示,有约65%的看护者不晓得在喂养时根据婴幼儿是否吃饱来控制食量,而是鼓励他们吃完所有食物。此外,有约三分之一的婴幼儿在用餐时需要特殊环境,其中约42.5%的婴幼儿因为在进食时观看电子屏幕,可能导致过量进食,或长大后无法集中注意力。

蔡美娟说:“没有孩子天生就挑食或嗜糖。孩子什么时候该吃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不该继续吃,都是看护人应该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的。”

这份婴幼儿喂养指导方针将通过新加坡儿科协会、新加坡医药协会、保健促进局等相关机构组织分发给医务工作者,公众也可在新加坡儿科和儿童健康学院官网(www.ams.edu.sg/colleges/CPCHS/home)查阅完整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