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针对本地学校最近推出有关以哈冲突的品格和公民教育课内容,向教育部发公开信,指教学资源没有准确陈述历史事件,没有提到过去几个月发生在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灾难,以及试图压制不同的观点。

这封于星期五(2月23日)发出的公开信,由“忧心忡忡的家长”(Concerned Parents)签署,迅速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软件平台上流传。教育部的脸书页面上,也有不少人针对课程内容留言。

教育部发言人同日答复《联合早报》的询问时说,当局希望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空间,帮助他们了解以哈冲突的复杂局势、形成自己的观点、领会人们对这起事件的不同看法、辨别有关信息,并从新加坡的角度理解局势,包括维持我国社会凝聚力与和谐的必要。

发言人强调:“教师上课时,不会将个人观点强加给学生,也不会为冲突中任何特定方的利益辩护。”

课程今年2月起进行 内容截至去年12月

有关的课程已经从2月开始在初级学院、高中、中学,以及小学高年级课堂上进行,教案和教学资料由教育部统一提供,上课时间为一小时,内容截至去年12月。

延伸阅读

社媒吁在植物园办以哈冲突相关游行 警方促公众勿参与
社媒吁在植物园办以哈冲突相关游行 警方促公众勿参与
警方正调查两起与以哈冲突有关事件是否违法
警方正调查两起与以哈冲突有关事件是否违法

一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中学教师说,一小时上课时间,不可能深入讲解有关地区过去数十年乃至几百上千年的冲突,她能理解为什么只从去年10月7日讲起,而且要留时间给学生发表看法。

发言人指出,年纪较小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对冲突受害者的同情,维护我国多元种族社会的和谐与凝聚力;较年长的则要掌握验证信息来源的能力,以及体会不同背景人群,对事件可能形成的不同观点。

教育部:希望课程让学生表达情感 教师会检查学生情绪健康

教育部希望透过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安全的环境中陈述想法以及表达情感,同时认识到推展具建设性的对话,就要尊重别人的意见,且敏感地看待。

发言人说:“我们的教师会检查学生的情绪健康,并辨识出哪些可能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但我们不会调查学生的信仰。”

教育部也会定期更新品格和公民教育课的资源,以跟上局势发展,以及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