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中国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录制到一半,演播厅来了一位特别来宾——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李总理微笑着与观众打招呼说:“我不是来拍片的,我只是来参观参观。可是很高兴,今天跟大家见面。”

实地参访、与主持人和观众近距离互动,李总理亲身观察了当时中国娱乐产业的蓬勃活力。

李总理在过去20年里访问中国14次,相信是同期访华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除了到首都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沿海大城市,他也多次前往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李显龙总理(后排左三)2010年9月访华时参观湖南卫视,在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录制现场,同主持人和观众合影。后排左二为总理夫人何晶。(档案照片)
李显龙总理(后排左三)2010年9月访华时参观湖南卫视,在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录制现场,同主持人和观众合影。后排左二为总理夫人何晶。(档案照片)

曾担任新加坡驻华大使14年的陈燮荣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国是非常大的国家,我们对它很感兴趣,我们的领导人有理由关注中国。”

李显龙的中国行,不只是与中国高层会晤、出席峰会、参访企业,他还会实地感受不同城市的脉搏,把握中国不同方面的最新动态。

2010年的那趟行程,李总理在八天内到访重庆、长沙、武汉、上海、苏州。从长沙前往湖北赤壁途中,他还特地搭乘了一段武广高铁,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

据在2004年至2013年间担任李总理新闻秘书的陈怀亮回忆,李总理出访时,常常会想到街头走一走看一看,到中国访问时也不例外。“总理有兴趣了解当地的市井文化、民间生活……只是遗憾的是,有时基于保安问题不能如愿。”

偶尔有机会到街头走走,因为在中国民间的知名度太高,李总理又会被民众围得水泄不通。

陈怀亮记得,多年前李总理访问西安,一行人到当地的回民街,民众得知新加坡总理到访后争睹他的风采,原本想了解当地生活的李总理,反而成了众人围观的对象。  

两次到中共中央党校发表华语演讲

娴熟双语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掌握,让李总理对中国的了解更具深度。

2005年和2012年访华时,李总理两度受邀到中共中央党校演讲,这样的礼遇在访华的外国政要中是罕见的。

那两次,李总理都是以华语演讲,之后用英语同中国高级干部交流。据李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是陈燮荣建议李总理那么做。

李显龙总理(左)2005年10月访华时,到中共中央党校发表演讲,并与中国高级干部交流。右为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
李显龙总理(左)2005年10月访华时,到中共中央党校发表演讲,并与中国高级干部交流。右为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

回想此事,陈燮荣说:“语言能帮你建立联系……他们会知道你对这门语言、对他们的历史感兴趣,你不是一个对他们完全不感兴趣的外国人。如果真的是我建议(用华语演讲),就是这个原因。”

陈怀亮也注意到,李总理在访华期间,在正式双边会晤以外的场合,也常以华语同中国官员交流;出席一些国际峰会时,在等候拍大合照的间隙,或在前往会场的走廊上遇到中国领导人,李总理也会以华语与他们交谈。

陈怀亮说:“虽然可能只是短短几分钟,但这样不依赖通译的交流,相信是有价值的。”

对中国历史深感兴趣

李总理对中国历史有浓厚兴趣,到访过广州的黄埔军校旧址、陈列马王堆汉墓考古发现的湖南博物馆、三国古战场赤壁、三星堆遗址等。

陈燮荣回忆,在前往赤壁的路上,他和李总理聊到三国,中国历史与当下的比照,李总理对三国故事,以及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如数家珍。陈怀亮也记得,李总理到中国参访时,看到出土的文物、古代的碑文,都会驻足仔细端详,认真阅读碑文上的文字。

自称是“老华校生”的李总理十分欣赏中国的一些古典名篇。他熟读诸葛亮的《出师表》、白居易的《长恨歌》、岳飞的《满江红》等,在一些外交的场合,或是接受媒体采访时,信手拈来地引用这些作品中的名句。

2004年5月,他以副总理身份访华,时任中国副总理吴仪用广东乐曲《步步高》祝贺他即将接任总理;李总理当场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高处不胜寒”回应。

陈燮荣记得,吴仪听后微笑地向李总理竖起大拇指。陈燮荣说:“他不仅懂中文,也了解中国的文学,所以他对中国的理解是有深度的。”

任内新中关系两次升级

李总理任内,新加坡与中国两次升级双边关系,2015年升级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2023年又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前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相信,李总理留任内阁担任国务资政,将能带来宝贵价值,而黄循财领导下的新团队,也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更多挑战。(梁麒麟摄)
前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相信,李总理留任内阁担任国务资政,将能带来宝贵价值,而黄循财领导下的新团队,也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更多挑战。(梁麒麟摄)

从建国总理李光耀,到第二任总理吴作栋,再到李显龙总理,新中关系在几代人努力下走到今天。陈燮荣形容,过去20年新中关系蓬勃发展,如今双方的关系很牢固、具实质性,并继续向前迈进。

他说,李总理把经营得井井有条的外交工作交给了他的接班人,而下一任总理黄循财也会继承“经过多年苦心经营而建立起来的新中关系坚实基础”。

李总理宣布卸任后,黄循财已邀请他继续在内阁服务,担任国务资政。陈燮荣认为,新加坡下来将面对的外部环境非常复杂,李总理继续留任内阁,将给新加坡带来宝贵的价值。

他说:“李总理在与中国打交道上有丰富的经验……不仅是中国,他在全世界都有广阔人脉,他会是无价的资源……我也完全有信心,黄循财领导下的新团队,能够应对未来的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