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厝港农地发展计划预料今年底或明年初成形,本地农产业在后冠病疫情时代也逐步恢复营运,政府预计,未来几年会决定是否要检讨在2030年前满足国人三成营养需求的目标。

我国在2019年定下“30·30愿景”,旨在2030年前提高本地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本月初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拟定愿景之初,不少农产业者认为实现目标相当困难,但理解我国有必要竭尽所能提高自产能力。此外,定下愿景也对消费者发出信号,鼓励他们多支持本地农产业。

许宝琨透露,林厝港农地发展计划预料今年底或明年初成形。图为未来用于饲养蛋鸡和生产鸡蛋的林厝港农场构想图。(新加坡食品局提供)
许宝琨透露,林厝港农地发展计划预料今年底或明年初成形。图为未来用于饲养蛋鸡和生产鸡蛋的林厝港农场构想图。(新加坡食品局提供)

“我们不一定要到岸(意即达到目标),但要做到鞭策,因为不鞭策的话,可能到不了岸。”

对于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目标,许宝琨说,更关键的问题是,我国是否打下良好基础,农产业是否往正确方向迈进。

延伸阅读

本地食品生产力连续三年 未达到国人一成营养需求
本地食品生产力连续三年 未达到国人一成营养需求
许宝琨:应鼓励消费者支持本地农产品
许宝琨:应鼓励消费者支持本地农产品

“我们能否完美地实现30·30愿景?或许不能……但我们不应过于关注数字,因为疫情冲击、建筑工程延迟、物价上涨等对农业的短暂打击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用过于焦虑,优质的农场仍然存在。”

他比喻,即使血压比正常低了一点点,只要心脏保持强大,血压仍有办法恢复。不过,他认为,若出于实际考量必须调整目标,应进行适当的评估,而非不惜一切代价达到目标。

许宝琨说,冠病疫情打击包括农业在内的众多领域,冲击还需时间趋稳,随着林厝港农地发展计划预料今年底或明年初成形,接下来几年或是评估30·30愿景的节点。

“在事态不稳定之际,重新检讨目标,或会设下不切实际或过于保守的目标。如果目标过于雄心勃勃,最终没达成,也可能令人灰心。”

进口食品供应有中断风险

开拓更多食品进口来源有助提升食品安全与韧性,但食品供应存在被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中断的风险。

许宝琨说:“尤其在冠病疫情暴发后,我们发现有安全保障总是比较好的。世界随着地缘政治的不确定因素,变得越发复杂,气候变化也打击传统农产业,干旱和洪水也对农作物造成影响等。即使努力开拓多元食品进口来源,食品进口仍受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影响,有中断的风险。决定设下自产自足的目标,旨在强化食品安全。”

农产业者能否持续营运,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支持本地自产食品。(档案照片)
农产业者能否持续营运,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支持本地自产食品。(档案照片)

他解释,目标算出的“营养需求”方程式相当复杂,根据一个人摄入的蛋白质、纤维等营养摄入比例算出。“这是大概的估算,要实现目前所设的目标,我们已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提升生产。即使算法高估了人们所需的营养成分,设下的目标更难更高,这也只代表现有的努力会带我们更接近(较实际的)目标。”

许宝琨:帮助农产业者发展 但不干涉市场竞争

本地第四个鸡蛋农场早前受建筑施工、运营成本等影响,无法如期启用。这个鸡蛋农场除了生产鸡蛋,也会生产并为本地其他三个鸡蛋农场提供日龄小鸡,有助提高整体的食品韧性。

许宝琨说,鸡蛋农场业者也有意重新检讨生物安全措施,以提升营运韧性,显示业者行事谨慎,加强生物安全对整体的业务有利。

他也指出,我国去年生产的鸡蛋比前年多,凸显本地现有三个鸡蛋农场仍有能力满足国人的需求增长。

日本食品公司ISE Foods Holdings(IFH)计划在我国设立第四个鸡蛋农场,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科技,但鸡蛋农场无法如期启用。(NABEL提供)
日本食品公司ISE Foods Holdings(IFH)计划在我国设立第四个鸡蛋农场,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科技,但鸡蛋农场无法如期启用。(NABEL提供)

蔬菜工厂VertiVegies原本计划兴建本地最大的室内农场,每年生产六公吨的蔬菜,但这个占地两公顷的项目,因合资上遇到问题而告吹。

许宝琨说:“合资问题是政府控制以外的事。农产业的发展生态是,总有业者有办法进场,另一些则会面对入场的挑战。本地农产业更像起步公司,而在起步公司中,每10个或有九个会失败。”

他认为,无论业者进场或退场的理由,人们无须过于焦虑和担心。“政府会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帮助并创建适合业者发展的环境,但政府不会干涉市场的正常演变和运作,因为这是生态系统筛选最强业者的自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