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行动•对抗骗局系列】

快速致富的投资邀约没完没了地涌入他的短信应用。这些邀约声称,只需一个月就能获得20%的回报,风险极低甚至没有风险。

如果你介绍朋友参与,还能获得丰厚的佣金。

但对于精明的软件工程师林兴康(31岁)来说,这些短信不请自来,显然是危险信号。

他几乎每周两次会被添加到新的宣传“投资机会”的WhatsApp或Telegram聊天群组中。

这名从18岁起就涉足金融市场的资深投资者说:“如果真的那么容易赚钱,那他们为什么会愿意和所有人分享这个秘密?”

全国财务教育计划“理财有方”(MoneySense)指出,投资骗局的其他警告信号包括限时优惠、定时赠品或返利等压力战术,以及虚构的业绩记录,如多年的经验、多次获奖或巨额投资利润。

林兴康有充分怀疑的理由。身为经济学毕业生,他在金融市场中遵循一些关键原则。例如,他坚信持续投资而不是试图一时“跑赢大市”。

“我绝不会参与快速致富的计划,因为这违背了我对投资运作方式的理解。”

他每月把高达20%的薪资用来投资,目标是在50多岁退休。他的所有投资都由银行经纪打理。

林兴康的主要投资组合是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他认为这些是“风险较低”的投资。

保持警惕 避免上当

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危险信号并不那么明显。

人们为什么会上当?警察部队行动局反诈骗公众教育局副局长陈余兴表示:“骗子结合一系列社交影响伎俩,利用人性的弱点,在交流中欺骗潜在受害者。”

警方指出,2023年投资骗局位居前五大骗局类型之列,共有4030起报案,平均每名受害者损失约5万零700元。

投资骗局的三种主要接触受害者的方式是:

  • 结交朋友:骗子通过社交媒体与受害者首次接触,建立关系后再介绍虚假的“投资机会”;

  • 网上广告:受害者通过社交媒体广告,遇到虚假的“投资机会”;

  • 短信渠道:受害者在被加入聊天群组后,被介绍虚假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言人呼吁投资者检查相关实体是否受到金管局监管。

这些信息可以在金管局的金融机构名单(eservices.mas.gov.sg/fid)、交易代表名册(eservices.mas.gov.sg/rr)和投资者警惕名单(mas.gov.sg/investor-alert-list)上找到。

发言人补充说:“与未受监管的实体打交道,意味着放弃由金管局监管的法律所提供的保护措施。”

识破诈骗伎俩

新加坡警察部队的陈余兴表示,骗子可能会使用复杂的心理战术来诱骗受害者。在投资骗局中,一些常见的社交影响伎俩包括:

  • 制造社交认同:通过广告或短信应用的聊天群组分享虚假的推荐,宣传参与“投资机会”的好处。

  • 让人感觉机不可失:将“投资机会”描述为仅在聊天群组中分享的独家和独特的优惠,以激发害怕错过的心理。

  • 赢得好感:在要求潜在受害者参与“投资机会”之前,先赢得他们的信任,因为人们往往更容易被他们信任和喜欢的人说服。

  • 说服坚持投资承诺:让受害者相信需要额外支付款项才能收到他们的钱,从而让他们遵循最初的承诺(例如第一次的“投资”)。

你对诈骗有何看法?对于防范诈骗,你有多少信心?我们邀请你回答简单问卷,与我们分享你的宝贵意见,协助相关机构加强防范诈骗的教育工作。此调查由新报业媒体与新加坡警察部队联合推出。

【本系列由新加坡警察部队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