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存在严重副作用或疗效有限等挑战。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研发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使用的剂量。

从前体药物入手研究 把药直送到肿瘤部位

为了克服传统化疗中生物药效(bioavailability)低、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毒性,以及患者耐受性低等挑战,研究人员从前体药物(prodrug)入手进行研究,研发出一种前体药物递送方法。前体药物是药理活性较低的分子,通过化学或酶促反应后,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活性原生药物,并把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部位。

领导这项研究的国大合成生物学临床与技术创新中心、国大杨潞龄医学院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旭副教授说:“癌症治疗通常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我们的研究是朝着开发更有针对性、毒性更低的抗癌方法迈出的重要一步,希望这能为研究温和而有效的疗法铺平道路。 ”

研究人员以鼻咽癌为临床模型,通过利用独特的肿瘤条件,如低氧或高酸度,使前体药物在癌症肿瘤部位激活并释放化疗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生长减少了67%,而化疗药物的疗效提高了54%。

为了找出具有癌症结合能力的微生物,研究人员选择了六种在鼻咽癌和耳鼻喉科应用中常见的共生菌株。研究人员发现,乳酸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strain)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因此有可能在膀胱癌、肺癌和胃癌等其他癌症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延伸阅读

全面护理集一处 首个医院级癌症康复中心料第三季启用
全面护理集一处 首个医院级癌症康复中心料第三季启用
本地研究:体弱癌症患者运动不易 磁疗刺激肌肉细胞助抗癌
本地研究:体弱癌症患者运动不易 磁疗刺激肌肉细胞助抗癌

国大合成生物学临床与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员沈浩晟博士说:“我们正在评估几种微生物菌株与多种癌细胞系的结合亲和力,通过利用细菌与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我们希望能够彻底改变化疗的给药方式。利用微生物菌株将化疗药物靶向用于各种粘膜癌,如结直肠癌、膀胱癌、胃癌、口腔癌、肺癌和鼻癌。”

国大杨潞龄医学院这项名为“用于癌症靶向治疗的前体药物共轭肿瘤共生体”(Prodrug-conjugated tumor-seeking commensals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的最新研究,今年5月刊登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