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堤去”,这是新马两地一些人的日常,这条一公里长的堤维系着他们的生计;在历史的长河里,它更将两岸人民的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新柔长堤在1924年6月28日启用,今年正好是100周年,配合这个百年纪念,《联合早报》邀请100位读者,与我们在6月29日过长堤对岸游览一天,去参观早期华人迁移史、探访移居对岸的新加坡原住民“实里达海人”(Orang Seletar)村落。
6月恰逢马来西亚榴梿旺季,在参观学习之余,当然少不了去品尝当地种类繁多的榴梿和其他美食。
“新山百年文史美食之旅”将由《联合早报》工作人员与新加坡文史达人李国梁带领读者去体验不一样的新山,了解新山与新加坡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走一趟有文史、有文化,也有美食之旅。
行程开始会到以新柔长堤为背景的新山富力公主湾观赏二十四节令鼓表演。二十四节令鼓在1988年由马来西亚的文化人陈徽崇和陈再藩共同创立,在马来西亚华社兴起之后传到新加坡。如今本地不少学校和社团都有二十四节令鼓团,是新马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陈再藩到时也将在场做解说。
让读者体验与走访的景点还包括新山报馆街、陈旭年文化街、柔佛古庙、新山华族历史博物馆、地不老河畔陈厝港(Kangkar Tebrau)和海人村。在活动结束前,读者也有机会自费享用榴梿,并到到附近的五福城购物。
参观报馆街 品尝美食也了解新马中文报章渊源
到了报馆街,读者们会自费享用早餐。这里因为聚集几家主要报馆而被老新山人称为“报馆街”,读者到这里后可了解新马两地的中文报章的渊源。报馆街有不少经典美食,其中包括早市热门的榕树下粿条仔、顺利面粉粿、佳佳点心茶楼、士多利乌达茶餐室和顺江肉骨茶等等。
寻访新山华人文化史,不能不去陈旭年文化街,这是新山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街。这个被新山人俗称为“坡底”的地方是过去最早的华人聚集地,这里留下了满满的殖民地时期古早建筑物和传统美食,以早期的华人港主“陈旭年”命名。在被翻新成文化街后,新潮文青咖啡馆和传统茶餐室共存,成了新旧时代的桥梁。
新加坡也有陈旭年遗迹,在克里门梭道(Clemenceau Ave)和槟榔路(Penang Road)交界处之间,有一座保留古迹“陈旭年宅第”(House of Tan Yeok Nee),就是建于1882年的陈旭年宅第。
新山的陈旭年街上也有著名的柔佛古庙。这个文化古迹是拥有150年历史的宗教场所,庙内供奉着五尊由五个籍贯的人士信奉的神明,分别是潮州、海南、广东、福建和客家。这是为了代表五个籍贯的先辈们携手努力发展新山。古庙的建筑也是根据中国南部建筑而设计,带有浓厚的潮州建筑风格。人们不仅能到那里祭拜神明,也能欣赏建筑的细节和特色。
陈旭年街上还有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里面搜集了华族在新山地区发展的历史资料与文物,重现当年华族先辈在这里的生活、工作和信仰等。
午餐之后,会到地不老河畔的陈厝港(Kangkar Tebrau),这是新山华族先贤最早抵达的地方。为了开发柔佛,天猛公创立“港主制度” ,以鼓励在新加坡的华人前来开垦,种植胡椒和甘蜜。1844年,新加坡陈厝港港主陈开顺率领族人到地不老河畔地区垦殖,那里也取名陈厝港。
参观海人村 了解实里达人
过后,大家将参观海人村,了解他们的生活及欣赏当地的歌舞表演。海人村紧贴着柔佛海峡,可瞭望对岸的新加坡。这些海人(Orang Asli Laut)有我们熟悉的名字—— 实里达人(Orang Seletar),他们在将近100年前从新加坡迁移到柔佛南部落脚,以海为家,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
有兴趣和我们一起走这趟长堤两岸文史之旅的读者,可以点击https://bit.ly/zbjbtrip报名参加“新柔百年新山文史美食之旅”。108元的费用将包含交通和午餐及导览以及一些景点的费用。不包括早餐和吃榴梿。
联合早报俱乐部VIP(订户)则可点击https://bit.ly/jbzbvip,登录mySPH账号获取优惠码,再到报名网上报名,在报名前输入优惠码便能享有98元的优惠价。
主办方不会为本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任何责任及旅游保险。此次活动不适宜六岁以下的幼童参加,六岁以上孩童须购全票参与。所有儿童均需由父母或监护人陪同。
《联合早报》百年新山文史美食之旅
日期:6月29日 (星期六)
集合时间:早上6时30分(报业中心大门将会在早上6时15分开)
集合地点:报业中心大厅
1000 Toa Payoh North, SPH Media News Centre Lobby, Singapore 318994出发时间:早上7时
价钱:联合早报俱乐部VIP (订户) 98元,联合早报俱乐部会员10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