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山东—新民区一带试行的厨余回收柜与智能回收箱大大降低了回收物的污染率,业者将扩大计划,在多83个地点安装更多装置。由于现有系统频频出现技术问题和故障,业者已找到新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垃圾回收业者八百控股(800 Super)2022年4月展开一项试点计划,利用智能系统回收食物垃圾和旧衣服、纸张、塑料、铝、铁罐及玻璃。参与回收计划的公众也可累积分数,用以兑换超市购物礼券。
八百控股首席运营官吴宝坚透露,公司计划在明年设置更多厨余回收柜与智能回收箱。公司也计划最迟在7月底更换现有的回收柜、箱子和手机应用。
但他提醒,83个新安装地点还须获得国家环境局的批准,才能顺利进行。
公众须下载并登入由八百控股研发的应用,再通过扫描QR码,选择回收物品的类别,来打开相应的柜子与箱子。每个厨余回收柜也放置了一个可重用密封塑料容器。
技术故障频发 影响公众使用
然而,系统不断出现的技术问题也给用户带来了不少困扰。不少受访公众指出,应用时常无法与系统连接,导致很多居民白跑一趟,只好选用蓝色回收箱。
记者星期一(6月24日)走访碧山12街第112和第125座组屋时,观察到第112座组屋的智能回收箱贴上了维修通知,但厨余回收柜仍可使用;第125座组屋则相反,智能回收箱的显示屏似乎运作正常,但厨余回收柜是暗的,看似无法使用。
65岁的陈锜芬(补习教师)一直以来都有使用这套回收系统,并认为系统比蓝色回收箱更佳,不仅能分类,也比较干净。
但她也指出,回收箱时常失灵,投入回收物的出入口不能照常打开;应用的速度也很慢,她甚至已有一段时间无法使用。“我的应用已经有半年不能用了,QR码在我登入后完全不会显现,所以我现在都是借用朋友的账号登入使用。”
吴乔芳(64岁,家庭主妇)也说,自己的应用已经失灵了几个月,回收箱也经常故障,不少人就索性将回收物置放在地上,弄脏周围环境。
吴宝坚坦言,系统在整合方面确实面临一些问题,但公司已经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能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并相信当新系统正式推出时,现有问题将得以解决。
目前,现有的厨余回收柜和智能回收箱,每月分别能回收约2公吨的食物垃圾和10公吨的可回收物资,且污染率仅约为10%,远低于蓝色回收箱的40%。
零废新加坡(Zero Waste SG)执行董事陈慧玲受访时指出,分类回收箱是一种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变公众的行为,从而减少回收物遭污染。但同时也得进行更多公共教育,改变人们对回收的态度和想法。“若八百控股能分享他们从计划中获得的数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