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发展的概念已经在本地扎根,因此是时候推广将工业厂房活化再用的做法。
裕廊集团已经拟定长期的工业永续与活化策略,并设计相关框架,协助辨认可满足未来工业需求且适合活化再用的工业建筑物。继续使用这些厂房,必须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
裕廊集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署署长陈晓灵说,设定框架的目的在于让较旧的工业用地与工业区能通过永续方式,逐步全面恢复活力。
她认为,惹兰哥南工业区的这块地若能成功重新发展,就等于是铺好了路,日后可更广泛地在工业区推行活化再用计划。
虽然活化建筑物,再把它们用于商业和办公空间的做法,在全球已经蔚然成风,但活化工业建筑物,继续把它们用于工业用途的做法,相对而言仍处于萌芽阶段。
活化再用已形成需求 裕廊集团推动与私企合作
裕廊集团认为,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本地已经获得认同,实业家也普遍能够接受活化再用的做法,甚至已经形成一种需求,因此觉得是时候同私人企业合作,开拓更多将工业建筑活化再用的可能性,推动这方面的发展。
除了获保留的陈列室排屋厂房,这轮出售的工业地段原本还有10座建于1970年代末的低楼层厂房。这些厂房的状态不佳,已经拆除。
为了让得标发展商有充分时间来研究土地的使用、评估受保留厂房的状态、拟订建筑活化再用的计划,并获得有关当局核准计划,这块地的地契年限将延长至32年。工业用地的地契一般为20年或30年。
裕廊集团指出,由于出售地段邻近组屋区和学校,除了零售业,受保留厂房二楼及三楼的用途必须遵守国家环境局的条例,只能用于不会导致污染的工业。
《联合早报》去年10月报道,裕廊集团征集建议,探讨为义顺和加冷—哥南亚逸工业区注入新活力,共收到业者提出的26个“蓝天”企划案,在不受实际限制的前提下,大胆想象工业区未来的潜在发展。
裕廊集团当时收到的企划案,就包括把加冷—哥南亚逸工业区周围的加冷河和佩尔顿水道打造成交通网络,让人们以皮艇或科技感十足的水上船舱作为通勤代步工具。
裕廊集团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征集“蓝天”企划案和这轮的政府工业售地计划,都是裕廊集团总体规划愿景的一部分,旨在以永续方式重新发展工业区并活化再用厂房、为工业区员工和周围居民提供零售及餐饮空间,以及为加冷河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