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正在进行一项测试,尝试运载和储存液体形态的氢,过后从中提取出氢气来当清洁燃料,让在码头范围内移动的车辆使用。
这项测试由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港务集团,以及日本千代田化工建设公司(Chiyoda Corporation),在巴西班让码头联合展开。测试一旦成功,将能巩固氢(hydrogen)作为永续绿色能源的地位。
上述合作三方于星期二(6月25日)发出联合文告说,这项开拓性测试计划在扩大港务集团及新加坡的氢燃料使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测试将通过需求聚合模式和创新,展示氢气仍旧是可行的脱碳途径。
南大领导的团队早前在实验室成功展开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实验,以高效且具经济效益的方法来运载氢,或有助于扩展全球氢供应链。
南大副校长(产业)蓝钦扬教授指出,南大的研究员一直同伙伴密切合作,研发功效更佳的催化剂和反应堆来提取氢气,而实验室里取得的成绩如今晋级到了真实世界里展开的测试。
绿色能源技术具发展潜能
氢燃料电池通过氢和氧(oxygen)的化学反应来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只有水和热能,是具有发展潜能的绿色能源技术。
文告说,新加坡没有天然资源,得依赖进口氢,并透过液态有机氢载体(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来运载液体形态的氢。
在巴西班让码头展开的测试,预料将进行至明年中。测试的目标是要证实,液态有机氢载体能够储存于工业环境中,需要时再进行脱氢程序。提取出来的氢气,过后可透过设在码头的加氢站,注入车辆当燃料。
为配合联合测试,港务集团在巴西班让码头建造、运作和维护一座加氢设施,当中包括加氢站、氢储存罐和压缩机等。港务集团也提供一辆使用氢燃料的电动拖车,参与测试。
此外,千代田化工建设在码头内建设脱氢厂,从液体形态的氢中提取氢气。该公司拥有专有技术,运用脱氢催化剂来先从甲基环己烷(methylcyclohexane)中提取出液态有机氢载体,便于储存及运输。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东南亚区域总裁郭瑞龙说,启用码头的首座加氢设施,等于是在本地发展加氢生态系统的路上向前迈进一大步。集团会继续留意潜在技术,并积极测试可用于集团业务以外的低碳及创新的永续解决方案,连同整个产业链一起推动脱碳,取得更环保的成果。
千代田化工建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太田光治则说,联合测试对新加坡来说意义重大,在推动全球未来采用氢燃料方面也是很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