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想要运动,但没有信心独自到健身房或游泳池,不久后可在专业人士的陪同下进行,重启健康之旅。这项计划由本地三大医疗集群、ActiveSG和新加坡理工大学联合推出,旨在社区培训更多人员协助改善人口健康。
新加坡物理治疗协会星期六(7月13日)举办第13届新加坡国际物理治疗会议,超过300名与会者围绕“推进物理治疗业:迈向健康SG”的主题探讨业内发展。今年也是协会成立60周年。
担任协会会长的新工大卫生与社会科学主任柯丽琴副教授说,ActiveSG计划着重预防护理和社区管理,而随着更多病患在社区或住家养病,有必要增加物理治疗资源,确保他们获得同样甚至更好的护理。
卫生部自2021年推出“全国康复服务一体化框架”(National One-Rehab Framework),整合病患复健流程和指标。出席会议的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说,这不仅为病患提供更多便利,也有助物理治疗业者评估疗程效益。
除了固定的短期复建疗程,本地也在探讨推出更多长期计划,培养公众养成运动的习惯,有助减少受伤。比如说,年长者跌倒可严重受伤,但若加强脚踝等身体部位的机能,就能大大减少跌倒的几率,即使跌倒也不会受重伤。
柯丽琴说:“国际研究显示,长期的运动计划确实对促进体能健康大有益处。我们正探讨如何以适合新加坡的方式实施类似计划。”
配合这个发展方向,三大医疗集群、ActiveSG和新工大合作的新计划,协助中风患者在日常运动中获得需要的支持,预计今年11月展开。除了物理治疗师,计划也将动员相关专业人士,如拥有运动科学文凭的专业人士,在接受针对性的培训后帮助病患重拾运动。
本地目前有超过2000名注册物理治疗师,而新工大物理治疗专业每年收生约170人。柯丽琴说,随着未来需求增加,除了扩大师资和学生人数,也可以纳入更多相关专业人士,协助满足病患的日常复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