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环境不断改变,新加坡人在冠病疫情前后的新闻消费习惯也出现变化。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去年的调查显示,一周内至少数日接触印刷媒体的覆盖率为20%,比疫前减少近半;而频繁接触数码新闻网站的覆盖率则从2019年的60%,进一步增加至73%。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星期六(7月13日)在新加坡报业俱乐部颁奖典礼上致辞时,透露有关数据。
频繁覆盖率(frequent reach)指的是人们一周内,至少数日接触特定新闻内容的频率。
陈杰豪说,如今受众更渴望得到即时满足,他们希望快速接收新闻,最好是简短易懂,以便轻松消化和转发。不断变化的大环境如与社交媒体平台的竞争等,都让新闻机构面对重重挑战。
尽管如此,陈杰豪指国人继续信任本地媒体,并赞赏许多媒体从业员仍致力于达到新闻从业的最高标准,不断突破创新,创作出吸引受众的好作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本地媒体也迅速使用新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陈杰豪承诺,政府将继续成为媒体的合作伙伴,投资加强媒体的能力。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报业俱乐部奖,今年共颁发四个奖项给七名杰出的新闻从业员和公关专才。《联合早报》数码设计师王宇晨(28岁)及《海峡时报》印度尼西亚特派员哈里兹(Hariz Baharudin,34岁),分别荣获新星数码记者奖及新星记者奖。
2019年加入《联合早报》的王宇晨,主要职责是与记者合作,从数码视角塑造内容。她与早报团队通过结合视觉设计和多媒体元素,尝试让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讲述和互动方式,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了解人物或新闻事件。
她参与制作的数码专题,包括有关朝鲜战争的《70年的等待》、探讨临终关怀的《告别》等,都获得不少好评。“这个奖对我而言是巨大鼓励,未来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技能和作品质量,为读者带来更优质、更创新的内容。”
刘培芳荣登新加坡媒体名人堂
现年76岁的资深媒体人刘培芳,因对本地新闻的贡献,被选入新加坡媒体名人堂。刘培芳在1971年加入报界,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先后担任过《南洋商报》及《联合早报》记者、编辑及评论员。
她是本地早年第一位到泰柬边境采访柬埔寨内战的女记者,1984年以《柬泰边境去来》获金狮奖全国文艺创作比赛报告文学奖。她在1997年离职,目前仍为《联合早报》副刊撰写专栏。
刘培芳在受访时坦言受宠若惊,并感谢提名者。询及多年媒体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回忆,她指从1980年开始至1991年,多次前往泰国和柬埔寨采访,见证柬埔寨内战结束与恢复和平的历程,是她职业生涯最难忘的痕迹。
今年共有10名资深媒体人荣登名人堂,包括前新加坡报业控股英文、马来文与淡米尔文媒体集团营运总编辑郑传勋,以及新传媒集团前亚洲新闻台国际频道高级副总裁王丽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