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行动•对抗骗局系列】
得知“前同事”杰森急需钱来偿还房屋装修的押金,23岁的大学生李志勇好心借出了700元。
怎料转账后不久,他就被对方拉黑了。他赶紧向两人共同的朋友核实,结果发现之前和他交谈并不是“杰森”其人,而是个骗子。
他一直以为自己在帮朋友,没料到这竟是个骗局,失落地说道:“我很慌张,想到拿不回这笔钱,就很难过。”
对于正在本地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的李志勇来说,7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他的每月开销靠的是父母给的600元零用钱,以及做兼职赚来的大约600元工资。
李志勇是去年6859名遭遇假朋友来电骗局的受害者之一。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数据,当局在2023年接获的报案比2022年的2106起增加了225.7%。总损失金额也从2022年的880多万元增加162.5%,在2023年达到至少2310万元。
你知道我是谁吗?
2023年3月的一天,李志勇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他忆述,当时自己一点也没怀疑拨电者可能是个骗子,“对方并不是一开始就向我要钱。当时接近半夜,我原本已经睡着了。”
骗子说着带有外国口音的华语,声称自己的手机丢了,需要换个新的电话号码,并问他:“你知道我是谁吗?”
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李志勇误以为对方是自己在2022年做兼职仓库助理时认识的人。骗子立即打蛇随棍上,自称是“杰森”,并要他存下新的电话号码。
第二天早上,“杰森”再次打电话给他,要求他协助更改跟自己储蓄银行账户绑定的PayNow号码。
李志勇耐心地指导“杰森”完成这些步骤。但随后,“杰森”声称他的网上银行账户被锁住了,因为他在回答认证身份的安全问题时输入了错误的答案。
就在那时,“杰森”开口向他借钱,“他说他急需支付房屋装修的押金,并承诺当天下午4点半会把钱还给我”。
于是,李志勇通过PayNow向“杰森”转了比他一个月兼职工资还要多的700元。
到了下午4时45分,他发现对方并没有如期把钱转回账户里,便尝试打电话给对方。岂料,电话打不通,他也在WhatsApp上被对方屏蔽了。
他联系了其他前同事后才知道,真正的杰森并没有换电话号码。他于是向警方报案。
识破诈骗伎俩
在假朋友来电骗案中,受害者会接到来自身份不明者的电话或WhatsApp电话。骗子会假装是受害者的朋友,并要求受害者保存他们的“新号码”。
不久后,骗子会再次联系他们,声称自己无法进行银行交易或遇到财务困难,向他们借钱。在某些情况下,骗子可能会要求受害者安装第三方手机应用或点击链接,帮他向餐厅定位。
新加坡警察部队行动局反诈骗公众教育局助理局长罗茜·安·麦金泰尔(Rosie Ann Mcintyre)警监表示,假朋友来电骗案中的骗子往往会先假装是受害者认识的人,建立信任后,再要求帮助或借钱。
她说,骗子会试图“利用我们想要帮朋友的心理”。
时至今日,李志勇已黯然接受了他不太可能拿回钱的事实。他说:“(回想起来),我应该在借钱给‘杰森’之前,(可以通过任何方式)先查证他的身份,,比如要求见面。”
【本系列由新加坡警察部队呈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