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琳(39岁,助理经理)的女儿迪雅原本不爱说话,也容易发脾气。但凯特琳发现,自从女儿到早期介入服务中心后,比较能够表达自己。幼儿园的教师也反映,女儿变得比较合群,行为大有改善。
五岁的迪雅今年3月起每周两天到太和观慈善机构新开的中心学习三个小时。凯特琳受访时坦言,起初难以接受孩子有障碍的事实。“抗拒接受事实,这是正常反应。但家长要先接受孩子的情况才能帮助孩子,越早让孩子接受干预,就有越大的机会帮孩子改进。我知道女儿的问题时,她已经快四岁,想到她再过几年就要上小学,我当时心想一定要尽快为她安排介入服务。
“只是(到中心)几个月的时间,我就看到她的进展。她现在更爱讲话,也比较能够说出她的感受,我因此也能更好地与她沟通,教她如何管理情绪。”
凯特琳说,她从早期介入服务中心教师那儿也学到贴士,包括为女儿制定时间表,让女儿养成良好习惯。
另一名家长吴妙云(40岁,人力资源工作者)在等待约六个月后,得以把四岁儿子送到太和观的早期介入服务中心。
她起初以为儿子只是个性安静,后来听丈夫的建议,带孩子去检查后发现他有自闭倾向。过去几个月,儿子每周有两天到早期介入服务中心。学习活动结束后,中心有巴士送他回附近的幼儿园上课。这对身为上班族的家长来说比较方便。
吴妙云说,比起上幼儿园,儿子更期待到早期介入服务中心。看到儿子逐渐爱与人沟通,她也感到鼓舞。
不愿具名的陈姓家长(40岁,从事科技工作)说,他的儿子在迈杰思Allied Care中心已接受半年的早期介入服务。儿子的语言能力进步不少,如今也愿意参加集体游戏,不像以前只喜欢独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