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65岁及以上的独居年长居民人数,去年达7万8135人,比2013年的3万5160人增加超过一倍。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在星期一(7月15日)发布的首份家庭趋势报告中,透露上述数据。
整体而言,本地居民住户中,65岁及以上年长居民过去10年大幅度增加,从2013年的41万3117人,增至去年的70万8656人。这些年长居民中,超过八成与配偶或子女,以及与配偶和子女同住。
独居年长者占65岁及以上年长人士约11%。除了这些独居长者,与配偶但无子女同住的年长者,从2013年的9万2212人,增至去年19万6986人,增幅同样超过一倍,占65岁及以上年长者约27.8%
家庭趋势报告中有关年长居民居住安排的数据,来自人力部的《全面劳动力报告》。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教授郑宝莲受访时说,除了独居年长者,有配偶但无子女同住的年长者的人数增幅也很显著,同样应关注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支持网络。
她指出,只与配偶同住年长者当中,不少相信是“空巢族”,显示一对夫妇即便有子女,孩子成家后,未必会与父母同住,有的子女也可能在国外。
单身者、无子女或不与孩子同住的人,往往视为缺乏家庭支持,但郑宝莲指出,事实未必一定如此。她认为,应该更深入思考,能够在生活给予上述群体支持的人,除了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以外,是否也可包括其他与他们关系紧密的人,如朋友或邻居。
建立社区联系网络 确保年长者不与社会脱节
郑宝莲指出,当局可继续从居住环境的设计,包括设立共享空间,促进社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以及通过鼓励人们建立社区联系网络,确保年长者不与社会脱节以及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新加坡发展快速,人口结构转变,促使我们即将步入超老龄社会,但由于我国面积小,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把活力注入各个邻里社区,让它们形成现代版本的‘甘榜’。”
卫生部去年11月正式推出乐龄SG计划(Age Well SG),接下来五年将拨款8亿元拓展活跃乐龄中心的活动。其中一个工作重点是协助年长者保持活跃,以及与社会维持联系,避免他们与社会脱节而产生孤独感。
不少活跃乐龄中心如今已经提升服务,包括进一步动员友伴义工和关爱乐龄大使联系年长者,尤其是独居年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