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拆解计算机研究内部零件、看网络教程学习制作无人机,自小对工程充满热忱的曾祥吉,希望从德国学成归来后,协助打造契合我国需求又能创造美好回忆的共用空间。

现年21岁的曾祥吉,毕业于新加坡理工学院航空工程专业,是今年54名公共服务委员会奖学金得主之一,获颁工程奖学金。

曾祥吉喜欢动手将书本上的知识付诸实践。中学教师知道他热衷于工程后,叮嘱他关心社区,尽力协助弱势群体。这促使曾祥吉决定投身公共服务,希望利用所学,建设跨越社会阶层的共用空间和基础设施。

他提到,在土地匮乏的新加坡,共用空间是满足多元需求的良策,例如滨海堤坝在满足水源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休闲好去处。“共用空间在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

两年前,曾祥吉在德国见识到当地的高速公路和壮观的风力发电机等基础设施,这激发他到德国求学的渴望。为此,他去年10月开始苦学德语,有意在大学修读电气工程,同时选修城市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

延伸阅读

66人获公共服务奖学金 得主背景历来最多元
66人获公共服务奖学金 得主背景历来最多元

曾祥吉在中学时曾受同学欺负,还因此在课堂上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但在训导主任的调解和引导下,他学会了解不同人的观点和动机,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日后进行团队合作。

“在工程项目中,人们对相同的问题可能各有想法。我学习去倾听所有观点和分析优点,有时最好的方案不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所有想法的总和。”

希望为碳信用市场尽一分力

今年有四人获颁公共服务委员会(永续发展)奖学金,日后将参与相关政策制定,以及指导不同政府机构的工作。热爱爬山和户外活动的高文惠(22岁)是其中一名得主。

高文惠对可持续发展的兴趣,源于初级学院的生物和地理课。她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修读环境学,深入了解这个错综复杂的领域。

高文惠希望为碳信用市场和区域能源电网尽一分力。她说,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一个看似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能源项目,可能会威胁到食物保障,在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掀起涟漪。

“我认为有能力和敏锐度,判断一个行为会带来更广泛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技能,在公共服务也是如此。”

在课堂之外,高文惠曾在企业可持续发展部门实习,了解私人领域如何投资于绿色技术和建筑。她曾担任亚细安遗产公园项目的学生研究员。

她前年还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连同其他学者和官员参与小组讨论。“有机会在国际舞台发言让我意识到,在气候领域和气候政策制定上,青年也能表达意见并且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