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使细菌与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制造可持续燃料。这项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法国科研机构开展的研究若取得进展,将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开拓新的供应来源,同时把工业释放的二氧化碳转废为能,降低碳排放。

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属下“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园”(Campus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简称CREATE)星期一(7月22日)举办研讨会。基金会在活动上宣布,投入9000万元资助九个脱碳研究项目,研究期为三年至五年。

国大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是其中一个获资助的项目。参与研究的其他八所海内外学府与机构,包括南洋理工大学、剑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等。 

脱碳研究项目分四方面

国家研究与开发事务常任秘书陈祝全教授致辞时说,新加坡致力于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为此须解决主要来自工业和电力生产的排放问题。新加坡和世界上许多地方仍依赖化石燃料,我国希望未来能转向绿色能源,如果能更有效地利用氢或氢载体,有望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多达60%。

他指出,脱碳研究项目分为四方面,包括:氢能运用;把生物质(biomass)可持续转化为化学品和生物燃料的绿色化学技术;通过合成生物学让微生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和生物燃料,以及为药剂领域开发净零生产方式。

延伸阅读

IATA成立登记处 加速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使用
IATA成立登记处 加速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使用
分析:可持续航空燃料昂贵 机票可能涨价
分析:可持续航空燃料昂贵 机票可能涨价

陈祝全说:“借助各伙伴的广泛专长,研究着重在开发替代化石原料的方案……从中汲取的新知识与方案不仅能支持新加坡和我们合作伙伴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能惠及世界其他地方。”

国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傅觉鲁,是其中一名主导可持续航空燃料替代方案的研究员。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工厂的碳排放量大,我们在想该如何协助业者减少碳排放,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可用物质。与此同时,航空业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有限,因为目前仅使用植物或动物油制作。可持续航空燃料因此要比一般燃料贵至少一两倍。如果能帮助工业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也能开发另一种可持续航空燃料,可谓一石二鸟。”

法国科研人员在利用微生物进行“气体发酵”(把气体转化为化学物)的技术上有专长,国大团队因此与法国机构展开合作研究。

为实现脱碳目标,2026年起从新加坡起飞的航班都须使用一定比率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乘客也须缴付可持续航空燃料税。初期阶段,这类燃料的占比料设在总燃油的1%,到了2030年,政府希望把用量提高到3%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