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中学没毕业,母亲没念完小学,但父母以身教教会邵慧萍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抱持勤恳的生活态度。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今年以优异表现完成大学教育,准备负起养家责任。
邵慧萍(23岁)是新加坡管理大学本届毕业生之一,获颁社会科学学士学位。新大星期二(7月30日)至星期六(8月3日)举办毕业礼。本届共有3792名毕业生,其中2307人获颁学士学位。
她受访时说,65岁的父亲退休前是一名送货员,一家三口靠父亲的收入维持。她自小就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以争取获得奖学金。尽管家庭不富裕,但父亲不吝于在能力所及内帮助朋友,让她意识到善举不分大小。
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她在就读理工学院时开始打兼职工,也以优异成绩获颁奖学金。这有助于减轻她的学习开销,让她可以更自由地追求兴趣。她参加全国青年理事会的青年探险计划,到柬埔寨当义工。当义工的经验激发她对社会服务的兴趣,并在上大学时决定报读社会科学系。
邵慧萍在新大主攻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同样有奖学金的帮助。去年,她有机会到荷兰当交换生,趁行程结束前,利用自己的储蓄安排父母前去一同旅游,感谢他们的辛劳付出。
相信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她在大学时参与不同义务活动,并在居住的麦波申区选民接见活动帮忙。
邵慧萍说:“比起许多人,我是幸福的。我觉得教育是促进个人社会流动性的重要途径。如果你有想达到的目标,就应该努力去实现,一定有机会。不论是请教教师,或找职业导师帮忙,重点是要踏出那一步。”
她毕业后将开始从事财务顾问的工作,想帮助他人趁早做规划。她打算在有了经济基础后进修艺术治疗,未来想同时创办社会企业。
同样来自小康之家的法律系毕业生梁宇凡(25岁)考获优异成绩,毕业后将到最高法院担任法律书记,希望把握这个机会向高庭法官学习。
父亲从事音响技术工作,母亲是理发师,弟弟还在求学,梁宇凡庆幸在大学获颁奖学金,并通过一些经济援助计划,帮父母减轻生活开销。不必操心学费,他可以更投入地学习,并参与多项国际模拟法庭比赛,从中累积经验。
坚信无偿法律服务至关重要,他与朋友在新大创办计划,通过教授的协助找律师行合作,让法律系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无偿服务。
梁宇凡说:“每个人都有法律权益,但未必都理解法律制度,遇到问题时可能会感到无助。我们在这方面有知识,应给予协助。”
新大创任主席何光平获颁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新大星期二在首场毕业礼上颁发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给新大董事会前主席何光平,肯定这位创任主席对新大发展的卓越贡献。
新大董事会主席高博德(Piyush Gupta)致辞时说,在何光平的领导下,新大从当年的商学院发展为今日涵盖法律、社会科学等多领域的学府。何光平也推动新大海外中心的成立,加强新大与区域的协作。“他的努力使新大的研究在国际上获认可,以具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应对全球面对的问题。”
何光平致辞时说,希望新大未来能发展成为城市研究学院,通过跨学科研究,在为全球城市的挑战构思创新方案方面,发挥主导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