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电不受天气约束,也不排放二氧化碳,理论上有不少优势,但相关技术尚未成熟,要安全实践仍有一段距离。为开展实质性的核合作和研究扫清障碍,新加坡与美国星期三(7月31日)签署民用核能“123协定”(123 Agreement),促进核相关知识与技术分享和交流。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将兴建核电厂?

什么是123协定?

123协定是美国推动外交和经济的重要工具,不仅在法律上约束签署伙伴遵守美国制定的不扩散标准,也深化美国与签署伙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根据美国国务院官网,全面的核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美国和签署伙伴带来长达100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也可促进其他外交问题的合作。此外,123协定有助提升美国在全球民用核市场和相关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借此推动美国经济。

若没有签署123协定,生产和出口核材料、设备和反应堆部件的美国公司,无法在外国市场上竞争,美国人将失去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有意研究核能的利益相关者也无法与美国合作。

九个不扩散标准

根据原子能法第123条,123协定必须列明合作条款、条件、期限、性质和范围。为防止核武器和技术扩散,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定也得满足九项核不扩散标准:

延伸阅读

新加坡与美国签署民用核能“123协定” 我国未决定是否用核能
新加坡与美国签署民用核能“123协定” 我国未决定是否用核能

一、转移给签署伙伴的核材料和设备须永久获得保障,包括当协定终止后;

二、无核武器的签署伙伴必须针对所有核活动的核材料,落实全面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措施;

三、签署伙伴须确保转移的核材料、设备与技术不会用于开发核武器,或其他军事用途。与核武器国家合作除外;

四、无核武器的签署伙伴,若使用核材料引爆核装置,或违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协定,美国有权要求归还任何转移;

五、任何核材料或机密数据在转移给未授权者,或至国家管辖或签署伙伴控制以外,一律须获得美国批准;

六、在协定下转移或生产的核材料须获得充分的安全保护;

七、获得美国批准前,协定下生产或获得的核材料都不能再加工或提炼;

八、签署伙伴必须保证,不能在任何未经美国预先批准的设施中,储存在协定下所转移的钚(plutonium)、铀-233(uranium-233),以及提炼至同位素235浓缩度超过20%的铀;

九、所有在协定下生产或建造的核材料与设施都须满足以上八个不扩散标准。

哪些国家和地区签署123协定?

截至7月2日,美国已与24个合作伙伴签署123协定,包括独立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国大陆、台湾、韩国,以及由27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在新加坡之前,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这三个东南亚国家已签署协定。

我国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三共同签署123协定。两国在会后发布联合声明指出,新美签署123协定后,须经过美国国会审议才会生效,协定预计2024年底生效,有效期为30年。

签署123协定对新加坡有什么好处?

目前能源领域占新加坡总碳排放量的约40%,随着我国迈向电动化和数码化,未来电力需求将持续增加。

为实现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我国必须推动能源转型,为此制定四大电力供应战略:更广泛使用太阳能、通过区域电网输入电力、使用低碳能源,以及天然气发电。

尽管核能有潜力推动能源转型,但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更多研究。美国数十年来建立专业的核能知识与技术,也积极在全球推动能力建设。

我国签署123协定后,将解锁美国的核能知识与技术,加强我国对核能的理解与能力建设,有助促进学者、政府机构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知识分享,以及训练计划等核安全上的合作。

我国也能更好地掌握反应堆设计的最新发展,以支持新加坡在区域和国际核安全合作上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一些伙伴使用的核能技术与设计可能含有源自美国的部件或知识产权,签定123协定是新加坡与这些伙伴合作的先决条件。

签了123协定就一定会建核能厂吗?

2023年11月,瑞典政府指出,有意加大核能的规模。照片摄于2019年12月12日,位于瑞典东南海岸瓦尔贝里的灵哈尔斯核电站。(法新社)
2023年11月,瑞典政府指出,有意加大核能的规模。照片摄于2019年12月12日,位于瑞典东南海岸瓦尔贝里的灵哈尔斯核电站。(法新社)

我国在联合声明中重申:“新加坡还未针对核能部署做出任何决定。”

签署123协定不代表我国一定会建核电厂。目前,我国未决定是否采用核能发电,主要原因是多数先进核反应堆的设计仍在研发中,还未开始商业运营,未能保障核能的安全使用。

我国的立场不变,会继续研究核能是否安全、可靠、它的经济效益,以及根据我国情况,研究核能是否具备环境可持续性。这包括留意海外监管机构如何评估核能供应商,有关能源安全的声明。

这是为了确保,当可行的核能选择在可想象的未来问世时,我国有能力进行妥善的评估。

新加坡在联合声明中重申,正在研究所有降低发电领域的碳排放,同时维持能源安全和成本竞争力的方案。“我们在过去的努力上,进一步开发能力,更好地了解全球先进核能的发展,并愿意考虑与能够支持我们在核科学和安全推行能力建设的国家合作。”

核能的潜能有多大?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新加坡的目标是要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李冠卫摄)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新加坡的目标是要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李冠卫摄)

能源市场管理局委任的能源2050委员会(Energy 2050 Committee)2022年发布《迈向能源转型2050》(Chart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 to 2050)报告指出,长远来看,当低碳替代能源的技术成熟,且在经济上变得可行,包括核能在内的能源来源都可能用于满足我国的用电需求。

报告指出,中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开发的新型核能厂,都比在营运中的许多核能厂更安全。若评估新技术可行,更安全的技术都可能为我国提供可扩展且无碳的基载电力来源。此外,核燃料能有效储存的特征也有助提升能源安全。

报告预计到了2050年,地热能或核能可供应我国约一成的用电需求。

早在2012年完成前期性研究

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设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内的新楼将容纳100名核科学家。(叶振忠摄)
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设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内的新楼将容纳100名核科学家。(叶振忠摄)

我国在2012年完成核能前期性研究,结论是当时的核能技术不适用于新加坡,因此暂不考虑建核电站,但须培养了解核能安全的专才。

隶属总理公署的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于2014年开展10年计划,欲栽培100名核科学家,成立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是计划的一部分。

2017年8月,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展开核安全研究工作,强化我国对核安全的认识,以确保本区域若发生放射事故,我国有能力保障国人的安全。

新加坡地小人稠,要在这个“小红点”开发核电,务必会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