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财政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片进行宣传引发一些负面评论,但受访文化创意业者认为,由政府部门和机构带头进行的这类尝试对业界仍是一种鼓舞,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作的可能。

受访学者则指出,公众对政府部门和机构持着更多信任和更高要求,当局尝试使用人工智能(AI)展开宣传工作时,应格外注意维持公信力。

财政部近期在社媒发文时,所配的AI生成图片引起网民批评,形容图片有些“恐怖”、“看起来像诈骗广告”。财政部星期二(7月30日)回复《联合早报》询问说,财政部尝试使用AI探索不同的视觉呈现效果,并表示会接受反馈和改进,以更好地宣传政府的援助计划与服务。

财政部近期在社媒发文时,所配的AI生成图片引起网民批评。(取自财政部Instagram)
财政部近期在社媒发文时,所配的AI生成图片引起网民批评。(取自财政部Instagram)

《联合早报》注意到,除了财政部外,人民协会旗下的华登居民联络网(Watten Resident Network)也在宣传一项社区跟唱活动的条幅中,使用了AI生成的图片。该图片中的男女老幼表情均略显僵硬,也被指不像新加坡人。

人民协会就此回应说,华登居民联络网一直在借助新技术提升对外宣传的效果。“我们最近开始尝试使用生成式AI,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创作宣传的视觉材料。”

延伸阅读

回应网民批评AI生成图片 财政部:会接受反馈和做出改进
回应网民批评AI生成图片 财政部:会接受反馈和做出改进

学者:使用AI是大势所趋 保证公信力尤为重要

新加坡社科大学商学院课程主任何氏秋香副教授(Ha Thi Thu Huong)受访时说,相比私营企业,公众更信任政府部门和机构,因此也会对宣传材料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她认为,不论私人还是政府组织都可以利用AI收集数据和开展研究,但不应完全依靠AI制作最终成品。此外,所有AI作品都应经仔细检查和核实。

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副教授陈庆文也指出,使用AI是大势所趋,如何正确使用AI避免造成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他指出,尽管宣传材料不需要完美,但图片应辅助文字达到宣传效果,而非转移公众的注意力。“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但对于公共宣传活动来说,必须确保图片能引起恰当的反响……最重要的是公信力。”

陈庆文指出,宣传材料中的图片应辅助文字达到宣传效果,而非转移公众的注意力。他认为,财政部在后续的宣传贴文中,将AI图片与文字信息结合(如图),呈现的效果较理想。(取自财政部Instagram)
陈庆文指出,宣传材料中的图片应辅助文字达到宣传效果,而非转移公众的注意力。他认为,财政部在后续的宣传贴文中,将AI图片与文字信息结合(如图),呈现的效果较理想。(取自财政部Instagram)

业者:政府的尝试像是一张邀请函

跨国广告公司DBB集团总裁钟维韩受访时说,政府部门和机构带头尝试使用AI制作宣传材料,对于创意行业来说令人鼓舞。“这像是发出了一张邀请函,让业界也在工作中使用AI进行更多创新性的尝试。”

钟维韩也将生成式AI比作设计师的搜索引擎,即能为他们节约收集资料时间和精力,并提供他们可能没有想到的呈现角度,但并不能取代设计师的工作。 “最终的成品是否准确、美观和恰当,还是需要设计师用专业知识进行把关。”

针对财政部在社交媒体上的尝试,钟维韩认为大部分图片“还算过得去”,但他建议,当局或许可以考虑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和最终审核,这样成品质量更高,公众的观感也会更好。

“我认为公众也应该接受AI尚不完美、还需要很多调试……但这也正是AI的魅力,因为它还很新,还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