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与伦敦帝国学院合办的医科课程将于2028年结束,南大李光前医学院迈入新阶段,下周一(8月5日)开学的新生,到2029年完成学业时,会是首批获得由南大单方颁发文凭的医科毕业生。南大医学院的新课程也将更加注重数码科技方面的培训与实践。
为庆祝学院步入崭新阶段,南大星期四(8月1日)举行回校日活动,校友、师生及相关领域人士到校园,迎接医学院的新发展。
李光前医学院管理委员会主席林泉宝在活动上致辞时说,新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这个迅速发展,且由科技主导的医疗环境做好准备。
他指出,新课程将更注重数码方面的技能,让学生接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数据分析等领域。
李光前医学院院长沈祖尧教授受访时补充,医学的核心基础不能随意变换,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但课程将重点加强数码科技、医学人文,以及专业成长三方面的教育。
他解释,在数码技能方面,校方希望通教导学生如何分析各种医疗相关的数据,助他们作出更好的诊断,以及制定更有效的医疗方案。
沈祖尧希望学生 都能成为“有血有肉”医生
沈祖尧也希望,学生都能成为“有血有肉”的医生,从课程中学习如何更好地了解病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即将推出“专业成长计划”则会更有效地为学生做好执业准备,加强心理韧性。
南大和伦敦帝国学院2010年签署协议,联合设立新加坡第三所医学院,即李光前医学院,以应付本地未来的医疗需求。李光前医学院2013年正式开课。
18年的合作转眼将在四年后结束,李光前医学院会为此后的发展做出更多改善,在众多医学院中争取一席之地。
沈祖尧强调,合作的终止并不表示双方的关系就此告一段落。“现有的一些教育项目将会继续进行,两校也会开展新的研究合作。”
他举例:“今年我们开展了一项有关医疗设备网络安全的新研究计划,在这之后,我们也会开启其他项目,包括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等。”
伦敦帝国学院的一些教职人员会留下来,继续支援学院。
沈祖尧坦言,李光前学院要达到顶尖医学院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必须与南大的其他学院,以及全球众多医学院有密切的合作和交流。”
活动主宾教育部长陈振声致辞时提到,医疗领域发展迅速,更转向为个别患者制定的个人化治疗,李光前医学院培训出来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术,也必须掌握科技与数据的运用。
陈振声相信,学院能利用最新技术和教学法,跨越教育系统的“三难”,即质量、速度,以及负担得起(affordability),提供高水平的教育。
随着李光前医学院开启新的篇章,陈振声希望学院的毕业生能继续保持终身学习的精神、维护病人与医疗人员之间的信任,并严守医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