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骨痛热症病例飙升,今年首七个月录得的病例总数已超越去年一整年的数量。有诈骗团伙趁乱作案,冒充国家环境局派发免费灭蚊灯传单,借此骗取个人资料。
环境局日前在脸书贴文说,当局再次接获通报,有居民表示收到兑换免费防骨痛热症灭蚊灯(dengue lamp)的传单。
这是继去年10月后,环境局再次就骨痛热症相关骗案作出澄清,指这些传单并非环境局发出。公众不应扫描传单上印的QR码,或点击任何网站链接,在接到这些来路不明或未经授权的传单或材料时,须时刻保持谨慎。
让公众扫QR码填个人信息
据社交媒体流传的照片,传单至少有三个版本,均以避免被蚊虫叮咬为题,并附上一个QR码让公众扫描后填资料领取灭蚊灯。其中一个QR码通向的网站,要求公众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生日年份和邮政编码等信息,借此兑换赠品。
环境局说,若想查询有关骨痛热症或其他环境类公共卫生课题的信息,公众应参考环境局网站或社交媒体等官方渠道。
截至7月底 骨痛热症病例逾万起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二(8月6日)在国会书面答复议员的口头询问时说,今年起骨痛热症的每周病例一直居高不下。截至7月底,已呈报的病例超过1万零400起,超越去年全年的9949起。
环境局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从7月28日至8月3日的一周内,本地新增274起骨痛热症病例,比前一周减少37起。8月4日至6日则有69起病例。
傅海燕说,本地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数量依然很多,我国人口对所有四种骨痛热症血清型的群体免疫力较低,加之湿热天气影响,加速了伊蚊滋生和骨痛热症病毒增殖,传播风险仍在。
环境局正与伙伴机构和各市镇理事会合作,在骨痛热症病例集中区加强巡查、冲洗排水沟和进行化学处理,以消除潜在的伊蚊滋生处,抑制成蚊数量。当局也举办全国预防骨痛热症运动,并与基层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学校合作,宣导预防骨痛热症的信息。此外,环境局也在小贩中心和转换站等人流密集区安排义工,并与超市业者携手提高公众对骨痛热症的认识。
傅海燕指出,经过各方努力,今年第二季的骨痛热症病例环比减少20.8%,骨痛热症病例集中区也减少了16%。
环境局在全岛多处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已取得正面效果。据当局观察,释放这类雄蚊的六至12个月后,埃及伊蚊的数量减少了八至九成。今年3月起,环境局分阶段扩大释放范围,覆盖48万户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