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例使用个人代步工具的情况有所改善,过去三年,违法案例逐年减少,从2021年的8000起,减少到去年的约5300起,降幅达35%。

三大违例骑车行为包括:在人行道上骑电动脚踏车或使用电动个人代步工具、在公共走道上使用不合规的骑行工具,以及电动脚踏车或电动踏板车用户未通过理论测试就在脚踏车道或马路上骑行。

陆路交通管理局于2019年在一些公共走道试行装置流动闭路电视,取缔违例骑行,效果显著。因此决定在2022年9月,正式把这列为侦查违例情况的管道之一。

装置流动闭路电视的地点,主要是违例热点,如裕廊、蔡厝港、义顺、罗央和中峇鲁。

但陆交局没有透露确切装置地点。至于未来会否扩大范围或采取其他措施,发言人说,陆交局会继续监测执法成效,再做调整。

延伸阅读

违规骑行 77名活跃通勤骑士接罚单
违规骑行 77名活跃通勤骑士接罚单
两青少年没戴头盔 骑电动脚车上路
两青少年没戴头盔 骑电动脚车上路

《联合早报》摄影记者日前在大巴窑镇中心的德士站旁人行道,发现安装了流动闭路电视。

据大巴窑居民反映,这一带在晚餐时间和入夜后,常有电动代步工具开到人行道上,有时速度相当快。估计这是陆交局在此安装闭路电视的原因,取缔违例骑行,闭路电视已安装至少一个星期。

记者发现,有了闭路电视后,最靠近这一段人行道脚踏车停放处,电动脚踏车并不多。在转角不远的电单车停放区,则有十多辆款型各异的电动代步工具,不少后座安装方形保温箱,有的箱上印有送餐平台字样。

兼职送餐员蔡松平(52岁)在等订单上门时受访说,要使用电动脚踏车必须完成网上课程,向陆交局注册车型。课程中也说明不可在人行道启动电动脚踏车电动模式的条规。

但他说,用餐时间的送餐收费比平时多一倍,一趟收入等于两趟精力,送餐员往往为争取在巅峰时段多送几趟外卖,难免开到人行道抄捷径。

据了解,电动脚踏车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

流动闭路电视拍到的画面可通过视频分析系统,辨识出路上行驶的代步工具,同时探测是否超速。脚踏车没有电力推动,时速一般不会高达60公里。(叶振忠摄)
流动闭路电视拍到的画面可通过视频分析系统,辨识出路上行驶的代步工具,同时探测是否超速。脚踏车没有电力推动,时速一般不会高达60公里。(叶振忠摄)

受访者:盼警惕骑士放缓速度

以脚踏车代步的家庭主妇卢美玲(65岁)说,不论使用什么代步工具,骑士应自动自发注意安全,像在斑马线或交通灯前,应下车过马路,看到人多时,也应放慢速度。

脚踏车骑士马慕兴(43岁,品管经理)说,闭路电视不能记下无牌的违例电动代步车使用者,但可以发挥阻吓作用,希望这会警惕骑士放缓速度。

他注意到,除了人行道,公园连道上一些三轮电动代步工具,行驶速度也很快。“他们如果真的是残障或年长者,不可能开得那么快,转弯时好像会翻覆。我跑步时,很担心被他们撞到。”

驾车者卓万里(51岁,自雇)发现,比起冠病疫情期间,现在公路上的电动个人代步工具少了很多,但偶尔还是会看到。他说:“最怕晚上开车遇上,他们速度快,照明警示不足,忽然窜出来,担心意外撞上。”

流动闭路电视拍到的画面可通过视频分析系统,辨识出路上行驶的个人代步工具,同时探测是否超速。但对于没有注册的无牌鲁莽违例者,则不易揪出来。

不过,当局可根据数据,决定是否派活跃通勤执法人员到场设点取缔,或加强巡逻。陆交局也鼓励公众通过MyTransport.SG应用举报违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