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加基武吉一家中央厨房,发现员工配餐时不仅没戴口罩,厨房卫生也堪忧,脏乱的地面上粘着死蟑螂,当下要求业者整改。

新加坡食品局星期四(8月15日)中午时分在一处僻静的工业区展开突击行动,一家在观察名单上的中央厨房受检查,发现多个处理食物不当的行为。稽查员事后向媒体公布检查和收集样本的过程,并就我国食安课题解惑。

这次行动中,面对三名稽查员的突然造访,一名应门的职员显得措手不及。稽查员亮明身份后,随即进入中央厨房内,拿起手电筒挨个检查设施和食材。

领队的执法与合规组经理吴卓豪(34岁)受访时说,中央厨房的清洁管理有待改进,冷藏库的食材没有妥善排列,可见各类蔬菜随意散落,外头货架下方也发现许多厨余和垃圾。稽查员点出各个弊端,并严正要求业者和员工留意。

受查的中央厨房内,发现一只蟑螂卡在水沟盖内。(新加坡食品局提供)
受查的中央厨房内,发现一只蟑螂卡在水沟盖内。(新加坡食品局提供)

根据稽查员录下的视频,数名员工在为咖喱饭装袋时,并没有戴上口罩。厨房区的抽油烟机则充满油渍,并未按要求每日擦拭。稽查员之后收集米饭、汤汁等食物样本,也对桌面和容器进行拭子采样,分别标签收纳好,送往实验室化验。

延伸阅读

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案 星期五起征询公众意见
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案 星期五起征询公众意见
字节跳动169员工食物中毒 莆田自助餐中央厨房获准恢复营业
字节跳动169员工食物中毒 莆田自助餐中央厨房获准恢复营业

后续调查仍在进行中。

本地接连发生食物中毒案 调查仍在进行

吴卓豪说,所有业者理应确保食物在送到消费者前,都可安全食用,例如确保食物供应来源受当局认可,也要确保食物配制区和运送食物的车辆干净。此外,食品局也建议业者制定标准作业程序,标识食物准备和过期的时间。

7月23日,民防学院传出165人在膳堂用餐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隔了一周,字节跳动新加坡办公处的169名员工,疑吃了食物供应商的自助午餐后,出现肠胃炎症状。

上述两起案件还在调查中,具体结果仍须等待当局公布。吴卓豪解释,细菌或病毒都有可能造成肠胃炎症状,主要通过食物、人对人或环境表面传播,特别是个人卫生不佳情况更严重。

细菌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会释放毒素;病毒病原体则包括诺如病毒(Norovirus),若食品处理不当、环境和手部不卫生,可能经由食品、水和物体表面传染到人体。

食品局和卫生部会联合调查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吴卓豪指出,具体调查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一般要追溯食物经手各环节,收集临床样本、食物样本和环境拭子等数据来分析。为了防止疾病进一步蔓延,食品局可能即刻勒令涉事食品业者暂停运作,借此管控疾病暴发。

食品局数据显示,影响至少15人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在2021年每10万人中有25.6起;2022年及2023年分别是21.2起及22.5起。食品局指出,发生率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  

此外,食品局检查中央厨房发现不符合食安规定的比率,去年前两季录得6%和8%,今年前两季分别是16%和7%。

公众若对食品业者的食安存疑,可通过线上反馈表向食品局举报。食品局将会调查所有反馈,其间可能会联系投报者了解更多详情。公众也可提供详情和照片,方便调查。

如果食物中毒,公众应尽早求医,并提供详细的资料,包括餐饮场所的名称和地址,以及用餐地点、日期和时间。

食物中毒可向个人意外保险索赔

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发言人受询时说,食物中毒实际上可向个人意外保险索赔。除了意外伤害,骨痛热症、水痘和手足口症等传染病也受保。

发言人说,个人意外保险与一般人认为可以索赔的住院保险相辅相成。前者可协助减轻受保人发生意外时的经济影响,例如无法工作没收入或门诊费;后者则可报销住院、治疗和手术的巨额医药费。

若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向保险公司索赔前,务必保存好医药账单、收据、医药报告和住院单等文件,方便日后办理索偿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