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与菲律宾合作培育新品种的稻米,除了让耕种过程更省水、更环保、更能抵抗干旱和洪水,还可以降低米饭的升糖指数(GI)和提高米饭的蛋白质,适合糖尿病患者和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的孩童。
尚达曼总统说,这是新菲两国携手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其中一个合作领域。
尚达曼在结束菲律宾三天国事访问前,于星期六(8月17日)早上走访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IRRI),并接受新加坡媒体访问总结此行。
他说,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合作领域广泛和深入,但两国仍有很多展开新合作的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推进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
尚达曼说,传统水稻种植法不但耗水,也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做法难以为继。不过,稻米却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主食。
因此,我国希望加强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合作,通过开发种植稻米的新方法和新品种,推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水稻研究所将与我国的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Temasek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合作,研发如何培育更能抵抗干旱和洪水的稻米品种,并推广至整个亚洲。
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早在2016年就研发出经特殊改良的淡马锡稻米。这种稻米较矮小,适合在高温潮湿的城市生长。它的特点还包括产量高(一年三产)、生长周期短至四个月、能抗虫害还具耐旱性,可在两周无水灌溉的情况下继续生长。
尚达曼星期六也品尝了国际水稻研究所研发出的低升糖指数大米和高蛋白质大米。
他说:“我们需要更健康的大米品种。低血糖指数的米饭,可应对糖尿病病例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更高的米饭,则可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解决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研究所也有意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展开合作,针对这两种大米的保健功效进行临床实验。
我国不同机构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多年。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自2002年以来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在稻米研究、可持续农业、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李氏基金也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设立奖学金,培养新一代的水稻科学家。
新菲合作发展两国人力资源
新菲两国的另一个新合作领域是发展两国的人力资源。尚达曼说,这方面的合作不仅是政府间的合作,也有个别机构和个人参与。
两国政府在尚达曼本次的国事访问期间,签署了关于加强医疗人力资源开发的谅解备忘录。他说,我国为菲律宾医护人员提供培训,可在满足两国需求的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
他说:“这既满足了新加坡的需求,也满足了菲律宾的需求,是双赢的合作。我们成为菲律宾在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伙伴,最终也会惠及亚细安和新加坡。”
菲律宾也计划在今年较迟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院合作,提高菲律宾公务员的数码领导技能。尚达曼指出,接受培训的公务员也能把所学的知识带回菲律宾,为更多的公务员提供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