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美国、泰国、中国短暂居住,来自法国的弗雷德里克·莫雷(Frederic Maury,55岁)调到新加坡工作后,被本地多元和包容的价值观吸引,最终与日本妻子和两个女儿在狮城安家。
“一开始,新加坡只是我工作的地方。但在这里生活几年后,我觉得新加坡代表了我们一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出生地。”
莫雷和太太新井裕子(Yuko Arai,55岁)在美国读大学时相遇并结婚,之后一家四口因莫雷的工作曾搬迁到泰国、中国大陆和香港,最终在2012年迁居新加坡。20岁的大女儿彩乃(Ayano Maury)在泰国出生,14岁的小女儿佐和子(Sawako Maury)则在香港出生。
由于彩乃患有整体发育迟缓症,莫雷一直担心她无法融入社会,但来到新加坡后,彩乃就加入智障人士福利促进会(MINDS),如今在职能发展中心工作,负责为航空公司包装机上用品。
从小就在本地读书的佐和子,不仅结交不同种族的朋友,还在学校学习华文,掌握中英法日四种语言。她也与家人朋友一起庆祝不同节日,如农历新年和屠妖节。
莫雷说:“入籍新加坡后,我们感到很开心,也很安心。当我和妻子老去,至少我们知道,女儿们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回馈我国社会
莫雷和妻子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回馈新加坡社会。自从来到新加坡后,裕子一直在临终慈怀机构托福园(Dover Park Hospice)弹钢琴,以音乐陪伴临终病人。莫雷也曾在慈善机构愿之心当义工,为弱势群体煮饭备菜。
他们一家四口星期天(8月18日)参加在新加坡管理学院举行的全国公民宣誓仪式时,上台带领新公民宣读国家信约和唱国歌。
外交部长、荷兰—武吉知马集选区议员维文致辞时欢迎了177名新移民,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向共同的目标迈进。
维文引述我国首任外交部长拉惹勒南的话说:“成为新加坡人无关祖籍,关键在信念和个人选择。”
维文指出,即使来自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新加坡人仍为多元文化、和谐、包容等共同目标作出努力,才得以建设“可存继的社会”(viable society)。
他鼓励新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