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赛场再传捷报,两支新加坡的参赛队伍在首届国际人工智能奥赛中均赢得金奖。

首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竞赛于8月9日至15日期间,在保加利亚的布尔加斯(Burgas)举行。

比赛着重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知识,分为科学和实践两个部分竞赛。在科学回合中,会考察参赛者对人工智能的知识,他们会对真实世界数据集进行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比赛。

科学竞赛结束后,参赛选手参加了实践竞赛,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生成图像和视频可视化。

今年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支队伍参赛,新加坡的两支队伍在科学竞赛中,夺得了四个金奖中的两个,另外两支队伍来自波兰和俄罗斯学校莱托沃(Letovo)。

延伸阅读

陈振声:循序渐进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 传达科技应用道德规范
陈振声:循序渐进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 传达科技应用道德规范
在课堂融入人工智能 助学生掌握新技能
在课堂融入人工智能 助学生掌握新技能

第一支参赛队伍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高二的沙马赫尔(Shah Mahir Hitesh,18岁)、卡比尔(Kabir Jain,18岁)、高一的王泽睿(17岁),以及淡马锡理工学院应用人工智能三年级的黄仕裕(19岁)组成。

由国大数理中学的沙马赫尔(左二起)、卡比尔、王泽睿和淡马锡理工学院的黄仕裕组成的队伍,在首届国际人工智能奥赛中获金奖。图为他们与带队教师钟康豪副教授合影。(受访者提供)
由国大数理中学的沙马赫尔(左二起)、卡比尔、王泽睿和淡马锡理工学院的黄仕裕组成的队伍,在首届国际人工智能奥赛中获金奖。图为他们与带队教师钟康豪副教授合影。(受访者提供)

第二支参赛队伍的成员分别是:南洋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工程三年级的张嘉硕(19岁)、国大数理中学高二的蓝宇乐(17岁)、高一的王嘉羽(17岁),以及新加坡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三年级的吴学乐(19岁)。

八学生选拔中脱颖而出 获奖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收获良多

这八名学生从新加坡11所院校的60多名学生中,经过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沙马赫尔受访时说,在过去三个月,两支队伍的成员每周前往南洋理工大学训练,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并且阅读了许多最新的文献与研究,收获很多。

他说:“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因为当中很多人都来自不同背景,所以会为彼此打开不同的思路,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王泽睿受访时说,通过这项比赛和赛事的交流活动,他认识了许多来自加拿大、日本等不同国家、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学生,拓宽了他的眼界。

一直对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的王泽睿,打算日后能继续在该领域深造,在大学报读电脑科学或人工智能的专业。

他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对我们努力的一种肯定。我认为,人工智能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它不只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它是跨学科的、涉及很多的领域,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帮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