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政三方协作伙伴多年来多管齐下,鼓励年长人士就业并取得显著成果。年龄介于55岁至64岁的人,就业率从1993年的38.8%,大幅增至2023年的70%。

同个时期,继续在职场上贡献所长的65岁及以上年长雇员,就业率增加超过一倍,从12.2%增至30.6%。

人力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星期二(8月20日)为劳资政集体合作组织(Tripartite Collective) 举行的“劳资政合作:制定可持续退休和再就业政策30年”对话会致开幕辞时,披露这些数据。

我国现有法定退休年龄及重新雇佣年龄,分别是63岁及68岁。许宝琨说,目前约98%符合重新雇佣条件的退休雇员,都重新受雇。

政府已在今年3月宣布,会在2026年7月1日,再调高法定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的上限一年,分别调高到64岁及69岁。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将有关年龄调至65岁及70岁。

延伸阅读

本地AI专家:年长雇员或拥有人工智能时代职场优势
本地AI专家:年长雇员或拥有人工智能时代职场优势
林瑞莲:改善职场年龄歧视 提升年长员工劳动力参与率
林瑞莲:改善职场年龄歧视 提升年长员工劳动力参与率

许宝琨也说,劳动市场和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多年来的年长雇员学历背景、工作性质等有所不同。例如,2020年,每10名年龄介于55岁至64岁的雇员中,有三人接受高等教育,但到了2030年,人数会超过五名。

此外,有更多年长雇员担任专业人士、经理、执行员与技师(PMET)职位,他们有更多的公积金存款,为退休做了更好的准备。

确保年长者持续就业 我国表现特出

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副教授谢妮春,在发表名为“制定可持续退休和再就业政策30年”研究结果时说,我国在确保年长者持续就业方面,表现特出。在2022年,55岁至64岁仍在职场工作的人,比率达70.6%,高过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即62.9%。

不过,对比日本的78.1%,我国仍相差近八个百分点。谢妮春说,新加坡在确保年长者继续有意义地参与就业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全国职工总会副秘书长王志豪说,职总多年来与政府和雇主合作,一起努力以确保雇员能有更好的工作、职业前景和待遇,且希望这些职业发展条件得以持续。

由于大环境和30年前大有不同,许多职业的工作性质和所需技能也不一样,他鼓励雇员把握再培训和提升技能的机会,“不要妄自菲薄,说自己太老了,无法接受新事物的培训。” 

退休和重新雇佣年龄分阶段调高 让雇主有时间准备

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副会长吴秉华告诉《联合早报》记者,政府早在2019年就已宣布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将分阶段,逐步调高至65岁及70岁,这让雇主有时间做好应对准备。不过,一些雇主仍面对挑战,包括改善内部流程及善用公司机构内的人力资本。

资深技工陈守明(60岁)在提供飞机保养、维修与翻修的Goodrich Aerostructures服务中心公司任职近30年。他多年来持续增进技能,见证和参与公司转型。除了是数码化工具最早期的使用者之一,他也能透过数码操作系统来更新、确认和管理工作状态。  

“公司提供了许多再培训和提升技能的机会。我临近退休,但继续自我提升,因为我知道学习不受年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