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大规模人口健康研究SG100K至今已招募9万人参与,其中5万人的匿名数据已提供给本地研究团队,开展针对国人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研究,以期找到更多适合我国人口特性的精准治疗策略。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三(8月21日)在新加坡精准健康研究所(Precision Health Research,Singapore,简称PRECISE)与国际健康队列联盟(International Health Cohorts Consortium,简称IHCC)联合举办的精准健康研讨会上,透露上述研究进展。
SG100K是全国精准医学计划第二阶段,于2022年启动,将在未来几十年追踪10万名新加坡人的健康情况和基因组信息,以期找出影响亚洲人健康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
去年11月,共有36个研究项目,包括八项旗舰研究,通过公开提案,获选使用首批5万名SG100K参与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数据。
这些项目涵盖研究心理健康、慢性疾病等的潜在基因组规律、以开发先发型精准疗法,以及研究基因特性如何影响人们的疾病易感性、药物反应、新陈代谢、行为特征等各种课题。
全国精准医学计划第一阶段是在2017年至2020年间,收集了1万名国人的基因组信息,建立了截至目前最详尽的东南亚地区基因组信息数据库,填补了全球基因组研究中,亚洲人资料代表性不足的空缺。
普杰立也提到,全国精准医学计划已初见成效,例如医生可根据病患已有的基因组信息,更快开出最适合他们的药物和诊疗方案,并避免使用可能产生副作用的药品,不必再等候几周的检测时间。
新加坡精准健康研究所执行董事陈文炜教授受访时说,收集健康人群的基因和生活习惯等信息,若他们日后生病,研究人员或可通过对照,发现疾病的早期信号,做到更早干预或想办法延缓疾病的发生。
盼能建成精准医疗生态系统和合作模式
陈文炜也说,希望在全国精准医学计划第二阶段结束时,我国能建成一个可供其他国家借鉴的精准医疗生态系统和合作模式,证明哪怕是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通过各方战略合作和坚定承诺也能够推动重大进步。
其中一个SG100K旗舰研究项目,由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客座助理教授林展扬带领,希望通过分析研究数据,找到可能影响认知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潜在生理学因素。
林展扬指出,影响心理疾病的因素不只有基因等先天条件,也包括生活习惯和环境,因此取样更全面的SG100K研究让团队接触到更真实的本地人口信息,更好地完善相关基因作图。“我们希望能找到新的干预措施,哪怕不能做到根治,也能帮助有认知障碍的患者恢复一些机能,融入社会正常生活。”
此次精准健康研讨会于8月21日至23日展开,共邀请来自30个国家的50多名学者发言分享,吸引约600名来自各国的专家、临床医生、科学家和公司代表参与。
